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筑堤护良田 河畅保安全——尤溪县汤川乡土地整理项目区见闻

2016-09-02 09:03:32

本报记者 陈龚清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尤溪县汤川乡岳溪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只见一条小溪蜿蜒穿过,汩汩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溪流两岸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随风摇曳、长势喜人。“感谢国土部门实施的土地整理,去年9月完工的这条河堤,今年充分发挥了作用,经受住了台风‘尼伯特’带来的强降雨的考验,护住了这一片良田。”岳溪村村委会主任池新象感激地对前来检查项目后期管护的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复垦中心主任蒋景隆说道。

在池新象的带领下,我们顺着新修的机耕道前行。举目四望,这里四面环山,是一个小型盆地,村庄房屋依山而建,环绕着这一片近千亩的耕地。“以前,每次河水暴涨,两边的农田肯定会被淹,甚至威胁到四周房屋的安全。”池新象边走边介绍。2014年,尤溪县国土资源局将岳溪村的这片耕地与相邻的山兜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捆绑,联合申请为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1996亩,其中耕地面积1642亩。项目于2014年的10月动工,完成后新增耕地155亩。通过土地整理,对项目区的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系统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洪涝灾害的影响。

有了河堤的防护,村民们也改变了以往只种植一季水稻的做法,今年便采用了烟—稻—菜的模式进行种植,以充分发挥土地效益。陪同走访的岳溪村委委员池有存指着身侧的一大片芋子地说,那就是他家种的,他家在河堤后一共有3亩多地,除了种芋子外,目前还种着西红柿、辣椒等,今年每亩地的收入预计在6000元以上。“不用再担心田地被淹的问题,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就可以丰富些。”他说。

“原来两辆摩托车都无法对开,现在农业机械可在上面行走,农机下田和会车也很方便。”池有存接着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新建的田间路尽量与周边原有的乡道及田间道形成一条环路,村里还整修了项目区周边的一条1100米的环村路,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农产品运输能力。

穿过机耕道,来到小溪旁,站在堤岸上,可看到修砌的河堤约有3米高。“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并考虑区外来水的排泄,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暴雨24小时排完。”蒋景隆指着河堤告诉记者,项目区内原有农田基础设施多为土沟土渠,夏季暴雨频繁,降水尤为集中,山区盆地地形又加剧洪水汇集,洪水暴涨暴落,常常酿成洪灾。“今年的洪水很好地检验了这条河堤的安全保护作用,使得这片田地能够安然无恙。”他笑着说。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河堤旁种上绿化苗木,边坡撒播草籽,让这条河堤成为村里的休闲步道。”池新象微笑着说。

离开岳溪村项目区,翻过一座山头,来到邻近的山兜村项目区,这里是我省产粮区之一,也是一个烟叶生产基地。“同样是一个小盆地,都处于低洼地带,所以农田经常被淹,迫切需要新建防冲护岸保护农田。”蒋景隆指着眼前一片平坦的耕地说道。

“还好修了这条1001米的护岸,今年的大水才没有造成田地被淹,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在项目区里,山兜村村委会主任黄茂富介绍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一条水泥堤岸在一片洋面田畔曲折蜿蜒,犹如玉带般环护着这片田野。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条河堤的保护,田地里种的水稻和玉米会被洪水一扫而光。

“这条溪既是项目区灌溉的水源保障,也是周边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源流。”蒋景隆指着堤岸边的台阶介绍说,为了方便村民洗漱物品,特意设计了台阶及延伸到溪面上的平台。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向上游方向望去,只见溪水顺着高低错落的河床跳跃着流到跟前,在阳光的照耀下晃动着粼粼波光。“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特意按照一定落差建设河道,让村民看得见水流,听得见水声,原来平缓的河床就没有这些功能。”他说。

“村民们对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和新修的路渠感到满意吗?”蒋景隆问道。

“政府出资,百姓受益!地平整了,种什么都方便,大家都很满意。也多亏修了这道河堤,要不然遇到今年这么大的水,稻子和蔬菜不知要损失多少呢?大家都说这真是个利民的工程啊!”黄茂富回答。

采访结束,回望项目区,沃野平畴绿意盎然。实施土地整理,使这片饱受洪患蹂躏的土地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环境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