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6日,来自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四省的地质调查专家、学者50余人,相聚“世界木拱廊桥之乡”寿宁县,参加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福建寿宁富硒土地应用与推广”现场会,共同为生态硒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2013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寿宁查明富硒土壤58.2万亩、富锌土壤68.8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和33%,圈定了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富硒富锌土地10.1万亩。且富硒富锌区土壤没有伴生重金属污染,整体处于清洁状态,为我省土壤环境质量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为切实将这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寿宁县把硒锌产业培育成为群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亮点,围绕打造“中国硒锌绿谷”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硒锌产业发展计划。目前,该县引进培育了福建川久、珍硒米业、福建秾芳、福建超绿、福硒天安、乡村驿站等硒锌龙头企业,建立了水稻、茶叶、晚熟葡萄、子姜等19个生态硒锌产业种养示范基地,注册了“一品川久”等4个品牌商标,推出富硒茶、富硒水稻等产品53个。
“我们将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构建产业园区、扩大基地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营销、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化行业管理,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15亿元、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的高山特色生态富硒富锌产业走廊。”在会议开幕式上,寿宁县委副书记王旭东介绍道。
会上,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处处长陈国光、研究员张明,浙江省地调院高级工程师岑静分别作了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海峡西岸经济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部署和浙江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介绍。福建省地调院副院长林才浩介绍了福建省富硒土地开发工作概况,并对如何更好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提出了以富硒为引导,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发挥贫困山区的后发优势;以富硒土地开发为契机,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土地流转,培育、做大农业企业;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旅游纪念品,发展生态旅游业等建议。寿宁县生态硒锌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郑毅雄介绍了寿宁县生态硒锌产业开发工作现状,分析了目前硒锌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市场需求和产业投资战略,他认为,把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开发符合标准的硒锌农产品,设计多系列、多品种产品包装,进行精深加工,产品才有生命力。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寿宁硒锌产品展馆,实地考察了寿宁张天福茶场、川久农业公司、大安半岭梯田及天安千亩设施农业园等富锌富硒产业开发基地。■ 本报记者 陈龚清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