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建宁复垦万亩灾毁耕地

2016-06-23 09:10:24

本报讯 5月20日,笔者在建宁县里心镇汪家村一片受灾杂交水稻制种田里看到,村民们有的正用锄头忙着清理受灾田地的泥沙,有的忙着运送黄泥下田……一派灾毁耕地复垦的忙碌景象。

据统计,“5.8”特大洪灾导致建宁县2.3万亩耕地受灾,其中杂交水稻制种的耕地受灾1.42万亩,需工程措施复垦1.3万亩。建宁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股长黄大海介绍说:“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县制种面积近13万亩,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在一定程度上毁坏了制种的耕地,现在又是制种的关键期,我们根据制种耕地的受灾程度采取不同复垦措施,减少因灾损失。”

建宁县将受灾耕地分三种等级进行复垦,受灾较轻、田面只是过水的,组织村民对秧苗进行扶正;受灾较重、群众可自行复垦的,由乡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复垦;受灾最重、需工程措施复垦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行工程复垦。为了不耽误农时,在上级补助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县对部分急需复垦的耕地先行勘测、概算,先将项目交由所在乡镇政府,由政府作为业主组织村委会确定施工方案,这样不影响灾毁耕地复垦进度。

里心镇汪家村村委会主任余运良说:“村里60%的洋面田被山洪、泥石流冲毁,受灾面积差不多1200亩,许多村民无田可种。这些天,我们都组织村民加班加点进行扶苗、清淤。”

截至5月中旬,该县已复垦灾毁耕地1万亩。  阮晓平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