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心系桑梓 守土有责——记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南平市国土资源局

2016-03-03 09:06:38

去年12月26日,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余坚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了金灿灿的“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牌匾。这是该局获得的首个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最高荣誉。

近年来,南平市国土局着力保障经济快速发展,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热忱服务社会,先后获得多项“国”字头荣誉: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及“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先进集体……

南平市国土局如何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该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坚一语中的:“地诚任,不患无财。”土地资源有限,只有做到“地尽其利”,才能获得更长久的发展。而这样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南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还有南平国土人心中那满腔的“家国情怀”。

守土有责 16年耕地占补平衡

南平是农业大市,被誉为“福建粮仓”。全市耕地面积354.2万亩,占全省的17.5%;已划定基本农田298.5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4.3%。

近年来,南平市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强化土地执法监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

“要结合我市“八山一水一分田”以及耕地面积占全省1/5的实际,科学、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节约集约使用好设施农用地,造福闽北地区的子孙后代。”对于耕地保护,余坚这样强调。

2014年7月,南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县、市、区政府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年度补充耕地任务,以及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奖惩依据,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一份来自南平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南平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旧村复垦,近40万亩耕地提高了质量,改善了耕作条件,全市新增耕地5万多亩,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市百万村民从中受益。

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南平市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285个,项目规模36.39万亩,实现新增耕地4.66万亩;正在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137个,项目规模15.93万亩,可新增耕地1.10万亩。另有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开展实施前准备工作。

2010年2月,我省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6年来,南平市经批准立项的旧村复垦项目共315个,项目规模1.84万亩,可新增耕地1.76万亩;全市已验收旧村复垦项目194个,规模0.96万亩,新增耕地0.89万亩。省国土资源厅已先行核定增减挂钩指标1.67万亩,目前签订交易合同154份,面积1.03万亩。

南平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郑定东介绍说:“土地开发整理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的质量,还增强了农田防洪抗灾能力,改善了耕作条件,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整理后的耕地每亩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0元左右,提高经济效益20%以上。”

心系桑梓 与群众保持零距离

“谢谢你们!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去年3月20日,在南平市国土局窗口,家住锦江花苑的曾女士领到了土地证,她连声向办证人员道谢。曾女士办理的是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按规定原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的,结果不到10天就领到了土地证。这是该局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窗口服务的又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土地的审批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办事效率,打通窗口“筋络”,在审批环节推进零距离、零障碍,正如南平市国土局局长余坚所说:“用面对面服务,让心和心沟通,与群众零距离。”

南平市土地登记发证中心是南平市国土局的对外服务窗口单位。这是一支以女职工为主体,业务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该岗23位干部职工中,女性就有18人,有党员8人。自2004年成立以来,负责辖区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权属确认、土地资料公开查询等工作。多年来,发证中心的女干部本着“服务无止境,巾帼展风采”的宗旨,积极践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模式。

“窗口工作是一面旗帜,不仅代表着南平国土人的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更是我市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的重点工作之一。”南平市国土局副局长李榕说道。为了树好这面旗帜,该局强化窗口“贴心服务”,铸“国土”品牌。借助“巾帼文明岗”创建平台,将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注重抓实效争业绩。2015年,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7801本、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220宗、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05本,为各类企业实现抵押贷款金额约27.02亿元;办理各项涉土涉矿审核审批项目431宗,同时接待企业、群众来访咨询1200多件次。在这些业务办理中,无一例超期办件,无一例效能投诉,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窗口就是我们的对外形象,我们要用自己的细心、耐心、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位群众。”连续几年被该局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窗口工作人员吴伟鹏告诉笔者。

近年来,南平市土地登记发证中心本着“为民、利民、便民”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压缩审批时限,改进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据统计,该局窗口服务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办理土地初始登记已由法定的90天缩短为30天,变更登记由法定30天缩短为15天,抵押登记由法定3天缩短至2天;对残疾人和年老体弱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办证窗口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对于已办好的土地证,第一时间发短信告知,提醒群众及时领证。这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南平市土地登记发证中心继2008年入驻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先后获得南平市“巾帼文明岗”,南平市“十佳青年文明号”,福建省“巾帼文明岗”、“巾帼文明标兵岗”,“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展现了国土行业的巾帼风采。

以人为本 防灾治灾常抓不懈

南平市地质环境脆弱,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曾经的“6.22”、“6.18”洪灾,给闽北人民带来重创。目前,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80处,高陡边坡5303处,潜在威胁人员76665人。

“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要把监测预警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如果安全应急机制不够完善,或者人为麻痹和安全疏忽,容易加大灾害造成的损失。” 南平市国土局地质环境勘查科科长魏隆海介绍说。

户主姓名、家庭人数、家庭成员情况、房屋类别、灾害类型、灾害诱发因素、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灾害地点……一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为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提供权威、准确、及时、实用的安全信息。

灾害位置、诱发因素、威胁对象、临灾预报的判据、疏散命令发布人、医疗救护单位负责人……一张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为防灾单位和负责人明确应该为群众和公共安全提供的各种保障。

卡虽小,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凭借地质灾害详查以及9620份“防灾明白卡”、1251份“避险明白卡”,317块更新的警示标志牌,该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就此建立起来。全市落实群测群防点1180个、群测群防人员3239名,配备简易设备的行政村有2210个,通过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逐一核实、登记,进行简易检测。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该立即撤离,千万不要去管财物,耽误逃生时间。”在延平区炉下镇炉下村村民陈樟木房屋后山滑坡点,该局地环科的工作人员一边对该隐患点进行监测,一边对召集来的附近村民宣讲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防范注意事项。这是南平市国土局汛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的一个缩影。

每年汛期强降雨期间或之后,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多发时段,加强监测做好受威胁的群众转移避让,是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防御,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办法。

去年3月,该局修编了《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防治重点和目标;同时,全市1602个村(居)场均编制了群众应急转移预案,并根据预案要求,适时组织当地村(居)民进行转移避让的演练。全市各县(市、区)共计举办53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培训人员2230人;组织地灾避险演练26场;发放宣传画册8270余张(份)。

连片小楼、黄白外墙、红色瓦顶,面朝闽江,在延平区太平镇儒罗村,安置近600居民的儒岭自然村灾后重建新村格外醒目。

2010年“6.18”期间,太平镇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儒岭自然村许多村民房屋后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开裂,房屋地基下沉,部分房屋倒塌,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彻底消除这一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经省、市、区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现场踏勘,认为需要整村搬迁。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搬迁选址在儒罗村,共平整土地150亩,安置点命名为“海峡新村”。新村建设为集中安置,统规自建,经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均为4座一排或5座一排的联体房,三层半高,采光通风良好。

南平市国土局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并举,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去年以来,实施地灾搬迁1202户、4606人,消除地灾隐患点63个,下达地灾补助资金1523万元;工程治理项目14个,受益群众895户3772人。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