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开发山地惠及民生 高优农业福泽一方——寿宁县凤阳乡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掠影

2015-12-24 15:45:24

陈龚清 何家进

 

初冬时节,走进寿宁县凤阳乡官田村,只见葡萄园区内,钢架大棚连绵一片,这片昔日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如今成了晚熟巨峰葡萄种植基地。“得益于土地开发整理和当地政府对特色农业的扶持以及周边乡镇的带动,近年来,项目区群众通过转变农业种植结构,使农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行的寿宁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茂凯告诉记者。

走在项目区内的葡萄园里,机耕路、生产路、排水渠错落有致,一股现代高优农业发展的浓浓气息扑面而来。据介绍,以前,遇洪水季节,山间洪水暴涨暴落,农田及居民住宅时常被淹没,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加上区内农田灌排设施依然以土沟土渠为主,田块灌排不分,造成雨季排水不畅,而旱季则无法保证灌溉,严重影响项目区的产出率,同时也加剧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2013年4月,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凤阳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启动,寿宁县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担任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当地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大力支持项目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将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治理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结合起来实施,使零星的地块整理成片,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用生产用地。

项目建设完成后,在国土资源部门与凤阳乡政府的推动下,依托300多亩核心区域,凤阳乡投入3500多万元建设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在核心园区建了各种配套设施,建立省级青年示范园。“项目区与福安市毗邻,这儿周围水质清澈,土地肥沃,没有污染源,白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生育期长,特别适宜种植葡萄。”凤阳乡党委副书记吕春说,官田村地处650至800米中高海拔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葡萄不仅品质上乘,而且比福安大面积葡萄采收期推迟了30多天,错开葡萄上市高峰期,更有利于发展晚熟葡萄,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瑞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登高四望,不远处的白云山云雾缭绕,蔚为壮观;往下俯瞰,官田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一条小河从村中穿流而过,村庄两旁绿树成荫,村尾有一片生态阔叶林,红枫绿樟,相互交错,与廊桥、慈济堂、奶娘宫等古建筑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沿着园区内一条长2公里宽4.5米的水泥道路行走,只见一条条水渠阡陌纵横,一个个钢架大棚毗邻相接。按照规划,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面积1300亩,总投资3600万元,其中,种植晚熟巨峰葡萄1000亩,高山冷凉型花卉、中药材等300亩,建设期三年。园区突出科技引领,配套建设钢架大棚、机耕路、生产路、蓄水池、排水池等一批现代农业发展辅助设施,使园区钢架大棚面积占80%以上,水肥一体化面积达50%以上,建成集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为一体的示范园网络,努力变气候优势为产业优势,化科技之力为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整理,昔日荒废的田地被重新利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葡萄种植业等,这片山间丘陵地带,如今成为凤阳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在外经商的大学生张丁玲和丈夫缪文钦看中这里的土壤、气候等资源条件,回到家乡联合30多户农户创办了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巨峰葡萄350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被当地村民称为“葡萄超女”。“我去年种植30亩葡萄,今年每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每亩产值1.4万元,总收入达42万元。合作社100多户社员,每户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张丁玲告诉记者,在她们的示范带动下,全乡掀起了种植葡萄的热潮,围绕葡萄这一特色产业,凤阳乡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发放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方式,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农民种植葡萄予以大力支持。在合作社的引导下,很多农民看到晚熟葡萄的良好发展前景,都自发种植,如今全乡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