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我们的生活节节高”——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拆迁安置点见闻

2015-03-27 08:45:27

“我们村被征地农民过去一年的收入有明显的提高,生活可以说是节节高啊!”日前,笔者来到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拆迁安置点采访,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曾云英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随着莆田市港口城市的崛起,先后有城港大道、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莆阳大道、福厦铁路等交通线路经过岐厝村,约有400多户农民的房屋和土地列入项目征地拆迁范围。去年12月底,随着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62户拆迁户的安置房交付使用,被征地农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目前,安置房土地证办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城港大道、莆阳大道、福厦铁路、莆秀高速等拆迁户的安置房土地证总证在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下,也已办理完成,接下来,将对总证进行逐家分割,然后发放到拆迁户手中。

采访中笔者获悉,得到妥善安置的被征地农民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去年以来,为提高被征地农民收入,村里鼓励有致富能力的村民在本村举办小型企业,共举办了2家电子厂、7家服装和鞋面加工厂、2家石材厂,解决了40岁至60岁文化程度较低或技能较差的妇女及老人的就业问题。她们在工厂上班,一天的工资至少在100元以上,不仅提高了家庭收入,还大大方便了照顾家庭。现在全村有500多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不仅如此,该村目前正在核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名单,开展养老保障登记造册工作,争取尽快将养老保障金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

在曾云英的陪同下,笔者走进安置点,一排排6层漂亮的安置房让人眼前一亮,道路两旁种上了小树和鲜花,清洁的水泥道延伸到各幢楼前。笔者遇到今年45岁的拆迁户徐宁新,他全家5口人,旧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009年拆迁后,补偿获得一套复式安置房,面积188平方米,安置房的价格每平方米仅600元左右。他告诉笔者,未拆迁前房屋没有统一规划,居住环境脏乱差,更谈不上有小区绿化,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拆迁后,他用旧房补偿款对抵安置房申购款,结算后还领到了3.8万元余款和一笔5.6万元的租房过渡费,用这些钱再加上他在村里经营水暖洁具的收入,装修新房绰绰有余。

曾云英介绍说,农民土地被征收后,村里还发挥农村家族情缘的优势,鼓励有创业头脑的村民带动周围邻里到外地打工或创业。她说,村民徐金海有3个儿子,共补偿了7套安置房,3个儿子在外面打工,去年一年收入约有十几万元,年底还买了小汽车回家;村民徐金坤获得了4套安置房,媳妇在外面承包医院,年收入约在10万元左右。  张步雄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