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201319A一版要闻

2013-09-18 10:38:57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提高持续保障能力

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

本报讯 日前,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福建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莆田市、泉州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期限定为2013年至2016年。

 经测算,我省年均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国家下达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差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迫切需要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挖掘土地潜力,保障发展用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可供再开发利用的低效用地约有9538公顷,其中旧城镇用地4427公顷、旧厂房用地2014公顷、旧村庄用地3097公顷,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较大。2010年底,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全面推开我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两年多来,全省通过拆旧整治、零星归并、提高容积率等方式,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约3075公顷,节省新增建设用地约1947公顷,经“三旧”改造的土地出让收入约628亿元。我省在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具备良好的前期基础。

根据方案,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通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盘活存量用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进制度创新,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绩效。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是指城镇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下列用地可列入试点范围:按城乡规划需改变用途的土地,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上的旧工厂、旧仓储、旧站场等建设用地,城市市区“退二进三”的产业用地,涉及改制和结构调整的乡镇企业用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的原产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低的用地,包括建筑容积率低、房屋使用效率低、投入产出率低等;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产业用地及建筑物和构筑物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用地;布局散乱、设施落后、不具有保留价值、规划确定改造的旧商铺、旧街巷、旧市场、旧校舍等各类城镇用地;农村土地整理中涉及的“空心村”、“空心房”、危旧房等占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村民主动退出的旧宅基地。

为确保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省国土资源厅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以分管副厅长为组长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小组。对用地审批给予倾斜,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对其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给予安排用地指标和办理用地报批手续。■ 郑裕璋

 

 

翻开一幅播撒绿意的画卷

——大田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见闻

    当人们来到位于大田县太华镇的山贵琦煤矿矿区时,感受到的是绿树葱茏环绕着崭新的建筑群,青翠欲滴的爬山虎爬满山坡,休闲的员工在惬意地散步、说笑。如果不是矿井硐口里沿着轨道进出的矿车,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来到一个旅游度假村。

  这是大田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大田县矿山点多、面广,有采矿许可证企业155家,矿区面积约30万亩,其中露天开采面积2万多亩。多年开采,留下大量矿坑、渣场等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0年以来,该县积极探索“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生态发展模式,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面积1.2万多亩,工业广场美化和排矸场治理面积1100多亩,使往日因采矿而荒秃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为使矿业开发走上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该县实行开发利用与治理改造同步策略,大幅提高新建、已建矿山的最小开采规模标准,对达不到最小开采规模的进行整合,无法整合的予以关闭。截止去年底,共关闭“青山挂白”治理对象、高速公路建设用石料场等14个,关闭不合理矿井47个。155个矿山全部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工作,累计缴存保证金8200万元。

  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中,该县边摸索、边治理,对停采、废弃、无主、闭坑等矿山进行“草灌乔”相结合治理,将贵竹林、山贵崎等6个县级、17个乡(镇)和部门示范点,逐步治理改造成山庄、公园、花园,或者建成工业园区。

矿山闭坑后形成的矿坑、堆场等是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一个难题,如何合理利用这类土地?4月23日,记者来到吴山乡吉周采石场,昔日裸露的采石崖壁已被茂密的绿色植被覆盖,坡顶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树木如同威武的战士矗立着,坡脚厂房与住宿区整齐有序。福建万华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吴煌波介绍说,这个采石场停产后,地块作为工业用地重新出让,万华实业在此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厂区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了无纺布车间、合成革车间、配料车间、锅炉房、宿舍楼等,修建区内道路2公里。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20亿元,年税收超5000万元,可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这也成了大田县旧矿山变工业厂区的一个典型。

离开这一现场,前往石牌镇小溪坂采石场工地,只见昔日的采场已经变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工地,工人们或捆扎钢筋,或为已栽好的树苗浇水,一个温泉小区已现雏形,这是采石场变新居的一个例子。

    大田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负责人章进喜介绍说,由于采石场邻近集镇,因地制宜依法转为建设用地,进行高起点规划,建设成宜居社区。而为治理这一地块,还对采场上部进行复垦绿化,对原先的河流进行改道,以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届时整个矿区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乱排乱放、无序采矿也是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原来是一座煤矸石堆成的小山。”4月24日,在大田县建设镇福建惠峰矿业东井田煤矿区,工程师朱超满指着矿区办公楼前香气扑鼻的风景树和碧绿的草坪说道,过去,该矿山排放的煤矸石日积月累,逐渐堆积成山,遇上大雨,煤矸石被冲刷产生了“墨汁”流入矿区前面的文江河道,造成下游百姓生产、生活的不便。

2010年至今,矿区坚持边生产,边治理,投入300余万元,新建3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225立方米平流式沉淀池,修建了排洪沟、涵洞、挡矸坝等设施,沿河还浇筑砼河堤,并将煤矸石堆场改造成健身广场,矿井口周围种上杉木、桂花、紫薇、马尾松等树木,达到了恢复矿山植被、重建地质环境系统功能的目的,矿区面貌焕然一新,先前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草木葱茏的美丽公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香气袭人。

    在治理过程中,大田县还采用发动群众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策略,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一方面进行弃土弃渣回填、建设截水沟,另一方面开展土地整治和种植各类树木、草皮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矿区的水土流失及尾矿库、排土场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接矿区周边建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变矿区为生态休闲旅游区。

  位于建设镇建爱村的贵竹林矿区是一个废弃的老矿区,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无序开采、管理不善,造成了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08年,贵竹林矿因采矿证到期停采。“当时别说种树,山上连一颗草都长不出来。”当地村民陈生怀感慨地说:“以前一下雨,矿山泥石流把河道都堵了。”

  “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把外面干净的土拉进来,回填上去,进行植树绿化。因为原先的土质含硫很高,直接种上去,树苗不能生长,一般要填土30到50厘米,树苗才能生存。”建设镇党委书记茅有温介绍说,去年6月,大田县开始对贵竹林矿区进行大规模治理,治理总面积220亩,建设道路2.2千米,由省冶金控股集团挂钩治理,计划投资2600万元,分三期对矿区进行高标准治理,是大田县建立的23个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点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正进行生物措施治理、矿区征地拆迁和道路建设。

站在矿区放眼望去,原来废弃的尾矿库已经填平,矿区边坡也已平整,并种上了树木,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新焕发了生机。记者从矿区建设规划蓝图上看出,县里还打算把这片矿区规划成乡村休闲生态公园和华东民航局大田公用直升机基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大田县的生态旅游区,周边的受益人口将超过2万人。届时,这里向人们展示的将是一个漂亮的生态矿山公园。

  区分停采、无主废矿和正在开采的矿区,大田县根据其流失强度和地类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比如对目前还在生产经营的山贵崎矿区,按照打造“绿色工业园区”的模式进行治理。近几年,山贵崎矿区用于生态治理的资金已经超过1800万元,随着煤矸场的逐步治理,还将平整出上百亩新厂区,而这也为企业下一轮创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生态治理的费用对我们来说,其实等于用现在的资金投资将来。”山贵崎煤矿负责人陈其征告诉记者,早期挖煤很简陋,没有生态保护的意识。这几年,煤炭成了紧缺的资源,采煤的利润高了,收入也多了,我们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一是对矿山地貌的治理,平整矿山广场4000多平方米,去年就种下100多棵桂花树、100多棵罗汉松,还从山西移植过来几十棵大樟树;二是对矿山污水的治理,砌筑三级沉淀池3个、综合沉淀池1个,总面积750平方米,污水沉淀后用于矿区采场、道路的洒水降尘和绿化工作及卫生清理,使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对弃渣的治理,修筑拦矸坝、排渣场900平方米,同时还对煤矸石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将焚烧的煤矸石供应给大田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大大减少了矿区煤矸石堆积量;四是在矿区规划建设一座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目前游泳馆和健身室已建设完毕,大大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我们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山贵崎矿山建设成为‘绿色矿区、文化矿区’。”陈其征说。

  针对不同矿区的各种治理模式一经推开,大田的许多山头都可见到治理的痕迹,整个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正在进行中。大田县从2005年开始着手实施该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投入治理费用1808.9万元,逐步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2011年,向国土资源部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资金4000万元获得通过,被列为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立项治理的项目。目前,这个治理示范工程4个标段已完成招投标,治理面积90公顷。

在银顶格—川石矿区十八湾、428线等标段,记者见到许多工人正在砌筑拦渣坝,施工单位正抓住绿化最佳时机,克服山坡沙石杂乱,岩石坚硬等困难,挖坑取石填土,创造土壤种植条件。章进喜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采用桉树+类芦组合的水保技术,分别对闭坑矿区、堆放场及道路两侧等处大规模移栽树苗,绿化美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在矿山的堆土弃渣场种植桉树、泡桐、马尾松、爬山虎等适合矿山生长的各类树种草种,让矿山治理尽快见到成效。”在428线标段,项目经理李海如指着已挖出树木种植台面的坡地自信地说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乘着“矿山复绿”行动的春风,大田翻开了一幅播撒绿意的画卷,不久的将来,再次光顾这里的人们一定会看到一幅赏心悦目的生态矿山画面,一定会惊讶,大田越变越美了!  陈龚清 陈尾英

 

编后语大田是我省的矿业大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考量,大田县勇于打破“先开发 、后治理”的传统矿业发展模式,转而“边开发,边治理”,发展生态矿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田县积极探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实践为全省各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我们相信,各级地方政府只要坚持矿业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不断创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法,下大力气保障矿业健康发展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一个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图景将呈现在八闽大地。

 

 

漳州局推行执法监察网格化管理

    本报讯 日前,漳州市国土资源局出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规定,争取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对传统的巡查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升级,配备、配齐专业的GPS信息系统,建立起从市、县(市、区)到乡镇(街道)相连接的监管平台,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

  按照规定,以县(市、区)、开发区为单元建立一级网格,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建立二级网格,以社区、行政村、特殊区域为单元建立若干个三级网格,每一级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县(市、区)、开发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为该网格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辖区内各网格化网络化管理责任片区实施监督检查,每月对违法态势进行统计分析,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应在24小时内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政府书面报告,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置意见。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为第三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国土资源所制定辖区内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实施方案,编制责任图,并上墙公开,确保对重点片区每两天巡查一次,一般片区每周巡查不少于两次。

  同时,该局实行网格化网络化落实情况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对落实到位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每季度违法用地面积全市排序连续两次前五名,面积在10亩以上的或土地违法造成严重影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冻结土地业务审批等措施;对片区网格内违法违规用地、非法采矿等行为未发现、发现不及时、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责任人,一经发现,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本系统评先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对所长或副所长的给予告诫或调离工作岗位,一般工作人员视情况给予处理。                               蔡亚群

 

 

莆田问责整治“两违”不到位者

本报讯 笔者从莆田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监察局获悉,莆田市纪委、监察局近日正对秀屿区月塘乡、东峤镇和北岸山亭镇 12 名相关责任人在 2012 年度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工作中履职不到位问题进行调查,并将对其进行问责。据悉,该市去年因整治“两违”被问责的共有 154人,其中1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5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9人被效能告诫、56人被通报批评。

    今年1月,由莆田市国土资源局、市监察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组织部组成的红绿旗评比检查小组,对2012 年下半年全市“两违”执法进行红绿旗评比,以拆除率、制止率、报告率为主要评比内容或指标,经过严格考评,仙游县赖店镇、涵江区萩芦镇等 个镇被评为红旗单位,秀屿区月塘乡、东峤镇和北岸开发区山亭镇等 个乡镇被评为绿旗单位。

  据了解,莆田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共同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行国土资源执法检查红绿旗评比制度的通知》,明确执法实行属地管理和共同责任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乡(镇)为管理单元,以联合执法巡查为主要手段的土地违法行为综合防控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执法“红绿旗”评比制度,由国土资源、监察等部门每半年对乡镇执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把巡查制止率、报告率、拆除率作为重要评比指标,对考评中获得红旗的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对绿旗单位严格实行问责。                                             张步雄

 

 

部检查组指导马坑铁矿野外基地建设

    本报讯 日前,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熊嘉育等一行4人来到省第八地质大队,检查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在参观完该基地的地质勘探成果展厅、岩石矿物标本展厅、钻探设备及钻探机具展厅,听取该野外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后,检查组一行对基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在课题结题验收前,基地建设要继续以“福建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为依托,在研究方向上下功夫,更加注重解决深部钻探关键技术等实际问题;要在示范作用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应用和推广国际国内钻探的前沿工艺技术;要在科普宣传上下功夫,更加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地学科普活动。

    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由省第八地质大队基地进行建设。2011年11月16日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命名,是国土资源部第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首个以深部钻探关键技术研究为课题的科研基地。该基地以“福建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为依托,全面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钻探工艺技术,结合马坑矿区目前钻探施工研究和行业发展的热点,开展深孔钻探关键技术研究,解决钻探技术难题,探索深孔钻探技术组合优化的集成式、创新性成果,建设具有科研、教学、培训和科普功能的深孔钻探技术应用示范与科研基地,并通过应用示范与成果展示服务社会。                        

 

 

厦门局建立行政处罚电子系统

  本报讯 日前,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着手建设国土房产行政处罚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将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纳入厦门市效能办统一管理网络平台。

    该系统具有网上办案和网上监督功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受理、调查取证、告知申辩、听证、案件审批、送达、执行到结案等各个环节均实现网上运行,电子化办公,由传统的手工纸质转变为电子化新模式。以此为契机,该局制定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包括行政执法流程、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立案呈批表、询问笔录、现场勘测笔录、案件调查报告、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告知书、土地违法行为处分建议书、延长办案期限呈批表、法律文书送达回证、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履行义务催告书、结案审批表等内容。同时,厦门市效能办通过对行政处罚行为实时监督,实现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等目标。                                        黄维新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谢芳

    “当上巾帼标兵,更要当好巾帼标兵”。这是谢芳在“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领奖会上,自豪而坚定地表明自己心迹的领奖感言。

    谢芳,42岁,福建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测试所所长兼技术负责、高级工程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技术带头人。

    她1990年8月从成都地质学院工业分析专业毕业到测试中心工作,在测试实验室一呆就是23个年头。提起谢芳,熟悉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赏她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

刻苦钻研  巾帼不让须眉

  23年前,当命运决定她的人生就要与地质测试事业结缘时,谢芳便义无反顾地认定了这份职业,她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睿智和实干为地质测试事业添砖加瓦。

  1998年以来,谢芳主持完成4个专项课题,参与6个科研项目。其中,由她主持的《福建省沿海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壤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研究》科研项目,通过对土壤元素七种形态的提取条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实现了土壤元素七种形态的顺序提取分离方法;2009年,她承担了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项目,她和同事共同完成了《近海生物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近海生物样品系统的分析方法,从而提高科技创新对测试工作的支撑力,为国家开展近海调查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该科研成果得到国土资源部专家的肯定,一次性通过评审。

 

上一条:201318A一版要闻
下一条:201320A 一版要闻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