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发现在初始 解决在萌芽——晋江市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工作综述

2014-12-04 10:02:33

晋江市运用“科技+制度”,不断探索创新执法手段,建立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视频探”的全方位立体执法监察体系,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数字执法”监察工作, 提高了执法监察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今年以来,晋江市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制止率100%,实现了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的执法监察工作要求。国土资源部定于12月5日在晋江市召开“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现场会,推广晋江市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建立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开展“数字执法”,破解违法行为“发现难、制止难”。

晋江市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三分田。近年来,随着该市加快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土地供需矛盾愈加凸显,执法监管的压力和难度增大。晋江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执法监察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违法行为的有效方法。去年8月,晋江市国土资源局利用原有办公场所,着手进行国土资源监测指挥中心建设,并以“一张图”为基础,同步启动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研发工作,同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

该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由2个部分组成:一是移动执法。巡查人员开展动态巡查,对辖区内违法用地等行为进行拍照取证、红线采集,通过执法手机将疑似违法图斑上传国土资源监测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进行图形比对、地块核查、下达指令。二是远程执法。主要是在基本农田、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易发区、闲置用地及矿区布设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视频采集,变“被动监察”为“主动自警”。晋江市国土局目前已配置执法手机135部,布设监控点203个。移动执法和远程执法以动态巡查和静态巡查的方式,解决了执法监察“点”上和“面”上的难题,实现了执法监察“点面覆盖”和“动静结合”,破解了违法行为“发现难、制止难”。

晋江市应用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进行“数字执法”,注重抓好4个节点:一是发现。主要是应用信息采集系统,将群众12336热线举报,信访、网站投诉举报,村级协管员、网格员巡查上报,千里眼监控,动态巡查,作为报案、发现渠道。二是调查。对巡查发现的疑似违法行为,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红线、填写案件信息,根据现场以及当事人提供的手续材料,初步核实地块合法性并进行拍照取证。三是核查。收到上报案件后,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并下达指令;对远程监控发现的疑似违法行为,管理人员可调用“一张图”,核实所处区域的基础信息,将疑似违法行为通报监测分中心,调度执法人员通过车载监控和单兵设备进行核查。四是处理。对于确认的违法案件,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自动进入三级预警。一级预警,系统发送提示短信通知镇(街道)制违负责人,要求3日内组织人员对该宗违法用地进行制止。二级预警,对于时限内无法督促停止违法行为或没上报的,短信提醒镇(街道)主要领导,10日内进行制止、拆除。对于二级未能完成的,系统发送三级短信提醒市制违办负责人,并要求镇街牵头组织市直部门于5日内拆除;若三级预警完毕,违法用地仍在进行,则系统继续向市领导发送预警短信,督促市职能部门立案查处并进行司法强制执行;对于未处理完结的案件,系统将采用红色预警,由市政府督查室督办直至处理完结。

晋江市运用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推进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数字化,实现了空间上全方位、时间上全天候、管理上全过程的监管。

构建三级巡查网络,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探索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有效方法。

为掌握辖区内的违法用地动态,晋江市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巡查网络,村(社区)巡查队伍主要由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村干部及网格巡查员组成,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查,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违法用地苗头,并对疑似违法案件进行上报;镇级巡查队伍主要由专职巡查队伍组成,每日准时开展巡查工作,发现疑似违法行为后,及时进行信息采集上报市国土资源监测指挥中心;市级巡查队伍包括市国土资源局及市行政执法局巡查队伍,负责各镇(街道)日常巡查、督查及办结案件的核查等工作。通过三级巡查,形成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做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有效解决事实违法、被动执法、小规模违法行为不易发现等问题。2011年以来,晋江市共拆除违法用地826宗,有力遏制违法用地行为。

为确保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晋江市在该市《制止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晋江市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共同责任制度(试行)》、《制止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工作考核规定(试行)》,明确了各镇(街道)的“属地管理”原则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协作,确保执法工作发现到位、查处到位、责任到位。同时,实行由市效能办、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局、住建局等部门联合,每季度对各镇(街道)制止违法用地情况进行考评,重点考核巡查覆盖面、巡查频率、制止履职率、制止到位率等多项指标,季度、年度考核前三名的镇(街道)给予奖励;季度考核倒数三名的镇(街道)给予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领导;年度考核倒数三名的,扣除当年绩效考核评分。2013年7月到今年11月,该市已组织考核4次,约谈镇(街道)领导5人。

“全、明、通、新”实现双向互动,“千里眼”破解“三盲”难题,一个系统多种用途。

该市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具有“全、明、通、新”4个特点。“全”,整合了“批、供、用、补、查”全业务,汇集了15类数据资料、300多万页电子档案;“明”,建立生命周期树,将审批流程的各节点都纳入到监管视野,确保公开透明、有案可查、永久追溯,形成不可逾越的依法行政“防火墙”;“通”,改变了数据缺、错、重、孤岛等问题,打破了单一系统的的鸿沟壁垒,实现业务无缝对接、数据互联互通;“新”,建立全业务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时监控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巡查人员运用该系统可以及时核对情况,进行执法。做到业务审批与执法监察的同步互动,形成双向闭合管理格局(上报、核实、处理、归档)。

传统的巡查手段,即使再加大执法力量,也会存在盲区、盲时、盲点的“三盲”情况。为此,晋江市逐步布设视频监控,通过“千里眼”的4大特点,破面对违法用地行为以及违法人员的“游击战”,解“三盲”难题。一是范围广。每个“千里眼”的监控半径达1.5公里,辨析度高,能有效解决巡查盲区问题,缓解了巡查人员的日常巡查压力。二是全天候。“千里眼”能对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能有效化解违法人员的游击战术,化解盲时问题。三是取证快。“千里眼”兼有拍照功能,能进行历史回溯、及时取证,解决盲点难题。四是可预警。监控点安装红外警报系统,并配有高音喇叭,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可通过远程喊话,进行劝阻和震慑,对意图破坏,也能自动预警。

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并不局限于移动执法,还囊括了地灾监测、矿山监控和批后监管等其他功能。比如,地灾监测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对地灾点、隐患点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比如,矿山监控方面,该市布设了147个矿山监控点,相关镇成立监测分中心,实现了矿区全覆盖和24小时全程监控,有效防止矿山回潮盗采行为发生。在批后监管方面,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确保项目及时开竣工,避免土地闲置,做到“一体多用”,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执法效率,实现阳光执法,促进节约集约,“数字执法”取得明显成效。

晋江市应用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进行“数字执法”,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查处违法案件的时间从过去的数月,缩短到半个月以内;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事中监管转变,制止、查处违法行为,当事人易于接受,避免影响干群关系;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数字执法”已累计发送提醒短信500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达16560平方米,制止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的预期目标。

晋江市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只认规则不认人”的特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实行全程监控,实现“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杜绝了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能力,促进了国土资源系统廉政建设。同时,应用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进行“数字执法”,可实时、全面掌握辖区内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动态及执法情况,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考核依据中的70%来自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确保考核内容科学客观,有效避免了人情干扰。

晋江市应用国土资源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进行“数字执法”,及时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有效避免了违法用地行为挤占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了依法依规用地,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法律宣传,强化了群众依法依规、节约用地意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 2013年,晋江市实现GDP 1363.9亿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1.83亿元,单位GDP每亿元地耗为371亩,比2012年降低近18个百分点,用地产出效益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本报记者 齐培松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