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筑起地灾防治的“科技防线”——记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2020-07-30 15:47:34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面对复杂的汛情和严峻的地质灾害形势,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人员也进入了严阵以待的临战状态,为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防灾减灾服务,牢牢筑起一条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防线”。
精密监测预警 化解重大险情
2012年5月,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其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东南沿海丘陵山地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科研攻关。2015年6月,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迅速成为我省地灾防治的科技孵化单位和实战精英团队。
去年6月,我省西北部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紧急的情势,重点实验室技术骨干迅速集结,赶赴降雨影响较为严重的三明地区,冒雨深入现场,实地查看情况,研判处置方案。
巡查中,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发现梅列区紫莲桥北侧后山受暴雨影响,近山脊后缘开裂且明显下错,潜在滑坡体方量约10万立方米,一旦失稳下滑,将引发山洪泥石流,对坡脚周边群众造成极大危害。
实验室研究团队第一时间布设高精度全站仪,实施半小时1次的高频度地表形变位移监测,同时还布设后缘拉张裂缝报警仪,辅助简易拉线式变形监测,安排应急技术人员对滑坡后缘下错拉裂变形的两翼延展情况开展巡查。
经过人工手动监测和仪器设备自动化监测双向反馈验证,随着后续降雨入渗的减少,滑坡地表和地下位移在预警值之内,宏观变形趋缓渐滞。根据调查结果,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立足自主创新 深化技术研究
“重点实验室自组建以来,根据东南沿海地区丘陵山地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及工程边坡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不断推动自身研究领域技术革新。”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柳侃说。
滑坡是我省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是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对象之一。针对市面上现有滑坡位移监测仪器普遍存在费用高昂、数据不稳定、耐蚀度低、数据量有限、维护不便等不足之处,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不断测试改良,自主研发出全孔地下位移监测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滑坡位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于宁德市以及邵武市、政和县等地的滑坡与高陡边坡的实时监测中。
东南丘陵山地重大滑坡普遍与地下水密切相关。对此,重点实验室创新研发一种“大口径穿管疏排地下水”方法,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助力东南丘陵山地滑坡防治模拟技术的深化研究,重点实验室还开展滑坡防治模拟计算软件研发,并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
2014年7月,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地铁隧道施工碰到大量孤石,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程。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测与技术分析,创新性提出利用物探技术进行地下孤石探测的构想。
“大的孤石容易探测到,小的不好探测,也容易影响作业进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云峰说,经过大量试验分析与反复论证,技术人员成功查明研究区内地下孤石大小形状及分布情况,为地铁隧道施工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提升了福州地铁1号线的施工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福州、厦门等地的地铁、地下电力、自来水管网等项目的施工中。
                                                                                               ■ 特约记者 陈伦锋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