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领跑者——省自然资源厅科技人才风采展示

2020-03-19 15:23:23

编者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自然资源部门肩负着“两统一”职责,尤其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其中科技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自然资源系统科技人才,特别是一批年青的科技人才在开展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很好地发挥着“领跑者”的作用。他们勇于担当、不断探索,用严谨的科学精神推动我省自然资源管理事业不断前进。本期特刊发其中6位代表的事迹,他们都是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梯队人才,有的还是国家级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让我们来一睹这些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地质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带头人:邱海源

邱海源,男,1979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任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副处长。长期从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和科技项目管理相关工作。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获“福建省国土资源地质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带头人”称号;2017年获得“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称号。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SCIEI、核心期刊学术文章40余篇。2009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相关研究成果《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动态监测助力和谐生态土地空间利用》《一奖、二节、三监测保护性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获得福建省委十佳举措提名奖,并被采纳。

   

2008年,邱海源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从事矿山地质环境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2013年入选原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后,他紧紧围绕国土资源重大需求,把握科技前沿方向,着力解决典型铅锌矿矿山重金属污染问题,以矿区高风险特征重金属污染物为切入点,阐明矿山重金属污染的理化特征,以其生物可利用性组分与机体交互作用为核心,构建生态毒理效应预测模型,回答了流域重金属危害特征及其作用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为生态地质环境预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2017年,邱海源承担完成的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福建省铅锌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与预警方法研究》,开展了尤溪县典型铅锌矿集区区域重金属现状及风险评价,进行了区域典型污染物的源解析,揭示出其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演化驱动机制。《尤溪铅锌矿集区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被厦门大学评为优秀论文。

2010-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福建沿海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由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承担,邱海源主持。项目立足于服务福建沿海经济带城市发展战略,针对生态省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污染调查与评价,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为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提供全面基础数据,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在为我省地下水监测预警规划,国家级、省级地下水监测工程,福建省地下水水质自动化监测工程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指标参数和建设依据。同期,地下水质量指标被列为生态省建设环保、国土资源的重要考核指标。项目查明了福建沿海平原浅层地下水环境现状,取得了丰富的水质环境质量基础数据;综合评价了地下水水质,剖析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查明了污染来源、富集程度、迁移途径及分布特征;查明了区内地表污染源分布和地下水污染现状,划分了防护性能分区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区;深入研究了福建省地下水硝酸盐历史演化规律存在氨氮(源)-亚硝酸-硝酸盐(汇)的进程,揭示了硝酸盐为特定环境下的历史累积产物。成果报告资料丰富翔实,内容系统全面,论述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论明确,获得野外调查和成果报告“双优秀”。

2019年,邱海源到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后,他致力于打造构建多学科科研合作平台,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等2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角度科研合作,形成了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旨在相关学科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队伍。

 

信息化专业学科带头人:陈

陈欣,男,197811月出生,硕士毕业于福建省农林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自然资源信息技术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工作。现任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科长、高级工程师。他参与的项目获得中国信息化成果评选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以及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1个。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受邀在数字福建、系统高端论坛等进行学术讲座。2014年被评选为福建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带头人,2016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二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名单。

   

多年来,陈欣承担了数字国土、数字福建、金土工程等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建设工作,参与完成原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省级试点”“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国土资源业务模型(省级)标准”“自然资源监测评价及辅助决策系统”“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用地监管体系”“福建省土地登记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软件开发项目”等6项课题以及省级项目10多项。同时,陈欣一直致力于自然资源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信息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在“网上审批、网上公开、网上监管、网上防灾、网上决策”等方面取得突破,较好地支撑了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使福建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全省范围建设用地报件的省市县三级联网报批,技术成果同时延伸应用到用地预审、开发整理、土地登记等业务,大幅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节省了大量办公经费。促成了全国金土工程一期现场会在我省福州召开,推动了全国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国内率先实现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电子备案与在线监控,原国土资源部借鉴我省建立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的系统;构建了日监测、月简报、半年点评、全年总结的国土资源监测评价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从手工、定时、局部、定性评价向自动、实时、全面、定量评价转变,有效推动我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职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的提升。

20142月,省纪委、监察厅等五部门将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作为权力运行网上公开试点单位,要求以“科技+制度”为手段对全省市、县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接到任务后,陈欣组织团队加班加点,连续攻关2个多月,成功将全省各级各类土地使权出让行为置于网上进行办理,接受系统预警监督,系统成果得到省政府、省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国土资源部也在全国推广该系统的建设经验。

20158月,因受“苏迪罗”台风严重影响,省国土资源厅数据中心中存储设备发生损坏,陈欣吃住基本在单位现场,最终成功恢复十余个业务系统和6T左右的业务数据,保障厅机关正常的业务办公。

2017年,他又配合福州市人民政府促成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试点建设工作落户在长乐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在我省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前期技术准备工作上,陈欣主动配合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处室,积极对接自然资源部相关技术部门,对报批地块各类空间情况进行预分析,有效的保障了我省一批重大项目的用地报批工作。

2018年,陈欣入选“数字福建”专家委专家。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带头人:余丽钰

余丽钰,女,1973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现任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先后被评为原福建省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及专家库成员、2018年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技术研究”等12个项目获得省部级测绘行业科技奖。获得201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十届紫金科技创新奖。她主持研究的“省市县地理空间框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省内外70余家单位得到应用,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余丽钰刚参加工作就完成当时全国少有的“测绘仪器检定系统”,为我省大规模、规范化、便捷性的测绘仪器检定提供了平台。2001年,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刚成立,她作为网络管理员参与建设了主机房。2003年,她主动请缨开发了全国首个基于结合图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的“测绘成果标绘系统”,为我省多尺度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便捷工具。2006年,她结合工作需要主持开发了网络版的“测绘成果分发服务系统”,至今仍然服务于我省分发服务工作,并被山东、广西、新疆等地引用。2008年,她参与建成了直观、易读、易操作的“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应用于我省30多个部门。2012年,她负责的“数字泉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形成了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项目成果获得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并被我省各市、县同类项目所引用。2014年,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的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天地一体卫星技术城市管理综合应用服务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2018年,她主要参与的数字福建项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福建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建成了我省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处理、建库和应用的运行体系。近两年,她带领团队致力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为我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余丽钰组织实施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汇聚了全省地理信息数据、装备、人员、项目等信息资源,为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共享服务平台。她先后主持“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福建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关键技术研究”“基于PPGIS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平台建设”等15个厅局以上科技创新项目,起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应用规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2项标准规范,公开发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分析平台研究》《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等14篇论文,她负责的“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福建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关键技术研究”“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在省内外各类会议及高校公开讲座30余次,到企事业单位传授测绘知识20多次。“市县一体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V1.0”等8个软件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一种三维模型管理系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带头人:吴

吴飞,男,1981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武汉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现任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技术开发部主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研发与应用工作。获得过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贡献奖”,并先后获得原省测绘局“十一五局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测绘学会2018年首届“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年入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省市县地理空间框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吴飞2016年参加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技术”培训,通过注册测绘师考试,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掌握了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具备扎实的地理信息研究与应用能力。工作以来,他主持和主要参与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技术的交通实时路况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计划课题项目、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基于地理模型的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省科技厅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省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大数据环境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研究》等科研项目共20余项,公开在《测绘通报》《地理空间信息》等测绘核心期刊发表《基于MongoDBLBS数据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三维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和应用》等论文20余篇,牵头申报《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应急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等软件著作权11项,参与编制2项福建省地方标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应用规范》,获得发明专利《一种三维模型管理系统》,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卫星导航定位优秀工程和产品奖、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福建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奖各类科技奖励20余项。

任现职以来,吴飞带领团队不断解决技术难题:2005年开始,带领团队研究三维GIS应用关键技术,解决三维GIS应用架构、二三维一体化、海量数据集成展示等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在全省交通、应急、国土等领域中得到应用,编制了福建省地方标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填补省内相关领域空白;2011年以来研究解决与位置服务相关的多项关键技术,攻克位置服务应用关键技术,拓展地理信息应用深度和广度,相关技术应用到多个项目中。20122014年期间,负责组织实施“天地图·福建”的平台建设,参与多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夯实数字福建基础。2016年被福州大学聘为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指导老师。2017年以来,积极参与福建省信息化测绘体系总体设计,积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重大项目中的应用,不断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作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带头人:吴铭杰

吴铭杰,男,1976<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