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一群为城市做CT的年轻人

2014-07-25 11:13:43

有这样一群人,面对困难与艰辛从不退缩,有的只是任劳任怨的埋头苦干;有这样一群人,面对挑战与阻碍从不抱怨,有的只是勇往直前的蓬勃朝气。他们辗转于烈日炎炎的盛夏,奔波于寒风凄凄的冬日,用脚丈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心体察发自城市地底的每一个信息

3年多来,他们先后承担了省部合作项目—福州城市地质调查和永泰小城镇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等项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12年,他们被省地矿局团委授予“优秀青年突击队”,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总)支部”;2013年,他们又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他们就是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组。

奉献,挑起责任重担

走进项目组,一股团结协作、青春奋进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队伍于2011年1月组建,现有成员15人,以青年硕士为主,平均年龄仅31岁。就是这支年轻的队伍,肩负着为城市“坐诊”的使命。

医生使用CT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检查,发现病灶以便及时治疗。项目组的成员们是为城市做CT的人。他们把地面、地下的调查资料转化成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性的艰巨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他们付出了人们难以想像的艰辛。

小伙子柳文广文质彬彬,却是2012年全院野外作业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在一年里长达300多天的野外作业中,他全面负责组织钻探施工任务,工作量大、强度高,不休不歇,但毫无怨言。为了实现项目成果的首次转化与应用,他不分昼夜地组织施工、编写材料,直到圆满地交出了两份重要报告,才松了一口气。

2012年“五·一”刚过,长乐漳港连降大雨。那一天,电闪雷鸣,项目组驻地的地面顷刻就被淹没。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大家决定冒雨前往工作地点。暴雨、冰雹交杂,能见度极低,没走两步水已没过膝盖。风刮断了伞骨,组员们全身湿透强睁着眼正走着,只听“哎哟”一声,原来是一名组员不小心踩进下水道被卡住了一条腿。大家赶紧上前把他拉了上来,往下一看,下水道中水流湍急,如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如此,他们没有放慢脚步,大家互相提醒着继续前进。

2013年1月,正是福州冬天最冷的时候,闽江上寒风阵阵。为了进行闽江咸潮上溯情况的调查,陆求裕、郑国明等几个组员带上干粮,一早就摸黑就出发了。这一次,他们要对测区数个断面同时进行多次取样,时间、地点容不得半点偏差。清晨5点钟的江面看不到其他船只,他们搓一搓冻僵的手在小船的颠簸中准时进行了取样。一直到晚上9点半,他们才在饥肠辘辘中上了岸。身体虽疲惫,但任务的完成却令他们心满意足。

“我们的工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组员们说。对于“责任”二字,他们看得很重。和同龄人一样,他们也面临着结婚、生子、照顾老人等诸多问题。初为人父的池永翔,匆匆离开了襁褓中的孩子;不幸丧父的陆求裕,料理完家事后立即投入工作。他们顶住了项目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力,坚守在野外一线。由于事迹突出,他们中有一人获得“省第八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一人获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攻坚,打造高效团队

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调查工作,采用的工作手段之多、涉及的学科之广以及实施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学区调的、学矿产的、学水工的、学岩土的、学地球物理的、学地球化学的、学计算机应用的……2011年,这群年轻人汇聚到了一起。

福州市“两江四岸”和地铁没线工程地质勘察专题,为地下交通的选线和建设、管理提供有效的地质资料,是以往地质工作中没有做过的内容。项目组通过地面地下大量的调查资料剖析,为地铁1号线的施工提供了地学信息,为地铁规划线路2-7号线的勘察、施工及地铁后期运营管理提供了预警和灾害防御的地质资料。

仅用3年时间,项目组完成了福州城市规划区6131平方公里的详细调查,提交了11份专题研究报告,建成了地质信息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在项目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上级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一致好评的同时,项目组成员也在实践的磨炼中成长起来。“过去不会的,这几年都补上了。”组员陈德林自豪地说。

在这支队伍里,有“救火队长”陈德林,哪里需要协调解决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后勤部长”郑国明,细心地为组员们解决了众多后顾之忧。他们各有分工,发挥专长,形成了默契的合力和勤学的氛围,共同的事业将他们团结在了一起。

创新,服务城市发展

忘我的工作状态和牢固的服务意识让项目组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作为。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福州市的建设服务的。”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项目组在完成规定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注意及时为地方服务。作为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主要成员,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地质灾害现场。3年来,为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超过20人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降险处置、工程治理等专家咨询达60人次。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暴雨刚过,项目组成员就赶往平潭岛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提交了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方案,为平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福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地质环境调查,其中不少专题的工作都与福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直接为福州城市规划、建设服务。目前,项目的成果已为福州地铁规划建设、帝封江地区生态旅游规划、马尾新城规划建设等大型市政项目提供了技术服务。每当提起这些,组员们总是说:“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然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2013年,在中国地调局组织开展的“质量万里行”活动中,福州城市地质调查被推选为示范项目在会上进行了成果汇报演示,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群肩负着责任和理想为城市做CT的年轻人,正形成一股青春的力量,为越来越多人所知,成为了年轻人口耳相传的榜样。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