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一村一模式 闽西造地忙

2014-07-23 16:17:29

“再过40天,地里的瓜就可以摘了,这个品种特别甜。”租种下江村农田的瓜农江永福指着大片丰收在望的瓜田喜气洋洋地告诉笔者。

“这段时间,好几个承包商轮流给我打电话,都想租种这块地。”东峰村村委会主任刘有金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这田好种、产量高,一亩甜椒一年下来纯利五六千元。”希望小镇村党支部书记张前椿望着绿油油的作物,掐指算着经济账。

初夏时节,走在龙岩市土地整治后的大片耕地、生态宜居的新村,看到当地政府和群众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治与开发的忙碌场景,处处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孕育的富庶和希望。

小田并大田:山里人走上现代化农业经营路

龙岩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森林覆盖率超过76%,耕地弥足珍贵。对于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哪怕只有半亩见方的平地,也会拿来精耕细作。随着土地整治项目在山区的实施,过去零碎的小田如今变为齐整的大田。

武平县岩前镇东峰村土地整治项目区,大片良田顺地势在山间谷地延伸,平坦的机耕路两侧,种植的烟叶肥厚挺拔,已经一米多高。土地整治不仅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耕地质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东峰村村委会主任刘有金对这季烟草的收成很有把握:“今年烟田的排灌条件改善了,所以病虫害特别少,叶片比以前要大而且厚,能卖个好价钱,每亩增产100斤、增收1500元,一点问题都没有。”

东峰村土地整治项目区总规模2691.3亩,平整土地1308亩,新增耕地108.62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境况。东峰村属于典型的低丘缓坡地形,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地块零碎,形状杂乱,交通和水利设施更是不方便。用村民王连英的话说:一百多斤的担子从田间挑到公路边,要走五六公里。晴天浇地,上游的水流到田边要一个半小时;雨天下田,从家里到田头跌跌撞撞满身都是泥。“现在好了,油门一踩,农用车直接开到田边;阀门一开,水渠的水直接流进大田,人都跑不过水哦。”

地处山区,村民们不敢奢望有万亩良田,但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让小田变大田,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农活轻、收成好,很多承包地不在规划区里的村民,都找到项目组要求把他们的地也纳入土地整治规划区。62岁的东峰村村民高添长是项目受益者之一,他家有1.9亩农田被列入项目区。他自编的一段顺口溜已经成为村里宣传土地整治的“代表作”:忆过去,田埂小道坑洼不平,肩挑手提苦不堪言,芝麻坵衰衣坵,不足亩田十坵八坵;看今朝,土地整理实在好,路成大道田成方,轻松耕作不再累,四通八达效益高。

东峰村的土地,以前没人要,现在人人都想要。村里正考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民收入。对村委会主任刘有金来说,土地整治还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应:“过去村民下田,为争路争水经常引发纠纷,村委会天天忙着调解,还受村民抱怨。现在这种纠纷没有了,村民关系和谐了,村干部威望也高了,大家劲都往一块使。”

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村民们要求土地整治的积极性高涨。龙岩市国土资源局一方面联合市财政局,提高土地整治项目补助标准,另一方面建立按期完工奖励制度,过去可能拖两三年的项目,现在你超我赶地抓进度。东峰村的整治项目是高标准烟草基地,土地平整一结束就让农户开始播种,边种植,项目其他配套设施边跟进,这样可以不误农时,保证项目当年施工、当年见效。

目前龙岩市共有100多个土地整治项目,仅2013年立项的项目规模就有7万亩,烟草基地、鲜切花基地、蔬菜基地、芋头种植出口基地等农业产业形成了规模。2012年通过土地整治让当地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

宅基地复垦:承载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快乐

旧村复垦,这种机动灵活的补充耕地的方式,在龙岩很受群众欢迎。上杭县古田镇吴地村希望小镇和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两种不同的旧村复垦模式在增加耕地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

吴地村希望小镇距离古田集镇7公里,是华润集团的捐建项目,涉及的宅基地复垦属于旧村复垦项目,政府负责进行土地平整。小镇由3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98户995人。项目实施完全尊重群众意愿,村里现在仍有几处破败的黄土房、杂乱的小庭院没有拆除,和周围新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项目动工前,村里经过初期调查,把房屋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房屋修缮,一类是原址拆旧建新,还有一类是危房,需要新址重建,原址复垦为耕地。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前春介绍,全村有85户人家需要新址重建,新宅基地没有占用一分农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坡地、迹地。村里提供了80、100、120平方米三种规格的新宅基地,相对于以前占地二三百平方米的旧宅,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希望小镇通过旧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30多亩,有的是几户相邻人家老宅基地抱团开发,有的是独门独院的开发成耕地,面积大的有三四亩,小的也就200平方米。新增耕地分别返还给原来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因地制宜穿插在村庄房前屋后的小田块,给他们带来了“近地家中宝”的满足感,“不出村就能下田,浇水和运送都方便”。小镇的村民靠山吃山,主要收入来源是林地毛竹,人均耕地1亩多,但是分散偏远,最远的下田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古田镇附近。如今复垦出的新增耕地,生机勃勃地生长着甜椒、西红柿等蔬菜作物,既丰富了农家的“小饭桌”,也有客商到村里来收购。去年村民在新增耕地上种大白菜,今年根据市场行情又改种甜椒,一亩地的经济价值可达七八千元。  

在龙岩市,旧宅基地复垦项目既有结合地灾搬迁、山区移民工程、灾后重建异地安置项目,整村大面积推进,也有像希望小镇这样的分散户。点多、面广,补充耕地靠的就是“积少成多”的耐心和毅力。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是个21户87人的小村组,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紧贴村庄边缘,村庄地势较低易受水灾影响,所以县里安排灵岩村整体搬迁到附近的安置小区,住进了楼房,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灵岩村申请旧村复垦项目,原来的小村组现在已经成为一片11.97亩绿意盎然的耕地。

“最初计划将旧宅拆除,清理建筑垃圾后原地平整。但是村民们希望这些复垦后的土地能和周边原来的水田连成一片,建议向下深挖地基。经协商,项目工程又向下深挖了1米多,再进行客土回填。现在村民们在地里种植玉米、花生培植地力,过两年就可以种水稻了。现在平均每户分到半亩新开出来的耕地。可不要小看这半亩地啊,我们村里人均耕地也不足六分,有的人家甚至已经没有耕地了,所以多半亩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村党支部书记温新寿介绍说,村民分外爱惜这块新田,接下来村里自己准备筹资再新开一条机耕路,让耕种更加方便。

“旧村复垦相比耕地开发,新增的耕地质量要好,我们要求旧村复垦的土地能开发成水田的必须开发成水田,并且要求特种行业用地报批必须要用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实现占优补优。”龙岩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冯添桂告诉笔者,旧村复垦项目是上至国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下至村干部、老百姓都欢迎的民心项目。根据我省相关规定,某些特种行业在项目开发建设时,如果必须占用耕地,则强制要求在用地报批的时候,需用同等面积的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进行置换。乡镇政府通过指标置换获得资金,发放补偿款后剩余部分可以统筹用于新农村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拆旧建新,可以获得补偿,耕地面积也有所增加,可谓皆大欢喜。

耕地开发:补充耕地资源的“主力军”

“一个土地整治项目区能新增加5%—10%的耕地;旧村复垦一年能新增3000亩就算很多了,去年我们新增了1700多亩,所以这两项新增耕地数量非常有限,主要靠耕地开发。”龙岩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科长何承添说,现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耕地开发压力也越来越大,龙岩市从疏林地、废弃园地、未利用地等地类中千方百计地寻找资源,一直是我省补充耕地的“大户”。2013年省国土厅下达给龙岩市耕地开发补充任务1.65万亩,实际完成2.04万亩。

连城县北团镇下江村土地整治项目区是在水土流失地区挖掘出的耕地资源。项目区过去是火烧迹地,地势较高,砂土松散,不仅不适合植被生长,而且每逢雨季水土流失严重。红色泥沙顺着山势冲进下游农田,不仅冲毁农作物,而且也污染破坏农田,最严重的时候曾经冲毁120多亩良田。

针对这种情况,龙岩市国土资源局主动和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对接,经可行性分析后决定,通过土地整治将这片水土流失坡地改造成耕地,与周边现有的农田连成片。2013年,涉及土地面积220.4亩的下江村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整治项目获准立项。以轻度和中度流失治理为主,进行大范围平整,坡改梯田,并从15公里外收集表土近2万立方米进行回填,彻底改善了贫瘠土地的面貌。项目本身极具吸引力,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以及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在现场考察后表示,该项目新增耕地质量较好,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既防止水土流失进入周边耕地,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在项目区现场,地里即将成熟的西瓜正在享受喷灌技术的“淋浴”。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沟渠配套建设,把山下的水引到田间地头,水利部门则承担了管灌和喷灌的布设工作。按下电源,分布在田间的喷头自动喷水浇地,既节约用水又节省人工。

“这可不是普通的西瓜,用的种子都是美国进口的,用的有机肥是从200多公里外运回来的,我还专门请了技术指导,打的就是绿色品牌。”下江村六组村民江永福说,目前项目区新增的耕地全部由他转包种植了西瓜,层层梯田里遍布的瓜苗开始结出果实。他是种烟大户,有实力懂经营,考察了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后,把流转来的烟田全转给了别人,一门心思扑到这里种西瓜,前期已经投入十几万元。“一个月后你们来,我请你们吃大西瓜。”江永福笑着说。

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75.19亩,以前寸草难生的荒地,即将迎来首次收获的喜悦,已经有不少种田大户盯上了这片地。村委会主任江炳军计划,今明两年先免费承包给江永福。第三年开始,再由村里统一对外有偿流转,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新的承包人。到时候,捉襟见肘的村财每年可增加近20万元的收入,村民家庭财产保险、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都不用愁了。

对于类似下江村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龙岩市给予资金支持,大力鼓励乡镇政府挖掘后备资源,积极开展申报立项工作。规模达到60亩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由政府投资,投资标准为每亩水田6000元、旱田3000元,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开展项目施工。规模未达60亩的县级耕地开发项目,由政府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1600元。一般由群众自己开发建设,国土资源局组织验收。当前,有35个耕地开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预计可新增耕地 2700亩,这些被唤醒的土地将被赋予 “保发展、保红线、保权益”的责任和使命。

一村一模式,闽西造地忙。近三年来,龙岩市完成耕地补充面积5.63万亩,远远超过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任务目标,项目的实施给当地群众创造的收益达4600多万元,红土地迎接着丰饶的年景、美好的未来。■ 吕洪荣 郑雪蕾 梁明哲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