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厦门推进工业国有建设用地改造

2014-07-16 16:02:34

本报讯 为进一步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厦门市日前印发了《厦门市推进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改造试行方案》。

《试行方案》确定,厦门市规划工业园区外,政府确定的改造区域内的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纳入改造项目范围。改造范围内的原乡镇企业用地应依现行政策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实施改造。成片改造区域外的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造,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申报研究。

《试行方案》明确,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可改造为符合规划要求的第三产业项目,鼓励改造为总部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器等现代服务业。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不得改造为经营性商品住宅。

《试行方案》明确,市规划局会同各区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和工业空间布局调整要求,组织编制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改造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改造项目的用地面积及边界根据改造单元规划要求确定,可将边角地、插花地、零星地等不具备独立开发建设条件的国有土地整合纳入改造范围。改造单位在与市国土房产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时,应提交与区政府签订的协议书,约定相关税收、履约保证金等相关事项。

《试行方案》明确,改造类型分为由政府实施收储改造和由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联合改造。

规划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公益项目用地及列入政府近期收储计划的,由政府收储后实施改造。由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的,土地使用权人作为项目改造主体申请改造,或与相邻用地使用权人签订联合改造协议后,作为项目改造主体按同一宗地共同申请改造;土地使用权人引入战略合作者建设总部经济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和产业孵化器等厦门市鼓励发展产业项目的,允许土地使用权人与投资方签订联合改造协议,共同申请改造。

《试行方案》明确了改造方式并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拆除重建改造方式。在特定产业规划改造片区内改造的,改造用途应符合产业功能类型;在特定产业规划改造片区外改造的,可改造为符合规划要求的服务业项目;改造为酒店用途的,应办理整体产权,整体自持或整体转让,不得分割转让、分割抵押;改造为办公用途的,地上建筑面积自持部分应不少于50%,剩余部分允许分割转让给单位法人,转让最小单元应在500平方米以上;改造为商业用途的,可以分割转让。

改造项目按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岛内按批准改造用途1.5倍、岛外按1.3倍基准地价修正值扣除原用途的土地权益价征收地价差额;改造为符合厦门市总部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岛内按批准改造用途1.5倍、岛外按1.3倍基准地价修正值的80%扣除原用途的土地权益价征收地价差额。土地使用年限按批准改造用途重新确定。

改造项目原土地使用权人原则上应无偿提供不小于土地房屋权属登记20%的用地面积交由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公益项目建设。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自行依法解除该部分用地内的出租、抵押等协议,并与接收单位签订交接协议,明确交接相关事项。无法提供用地的,应按批准改造后的20%计容建筑面积提供物业,多种用途的按主要用途确定。城市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定对建设配比要求高于以上标准的,从其规定。改造项目周边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城市慢行系统、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广场用地等城市基础设施,应由原土地使用权人认建,建设标准不应低于厦门市现行建设标准。

二是保留原建筑物改造方式。保留原有建筑物,改造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研发中心和产业孵化器项目的,按厦门市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土地用途仍保留为工业用途,不征收土地年租金及土地收益差额。经规划批准,原有建筑可划定不高于20%的面积作为商业配套。列入市政府近期收储计划和统一实施改造的工业用地,可在原有收储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收储补偿标准。■ 本报记者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