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南平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

2018-01-04 15:29:52

本报讯 南平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南平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提出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实施5项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监测工程。在全市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到2020年,全市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700个,对监测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测定、评价,实行每三年一测制度。同时开展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协同监测。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安全工程。在粮食(水稻)禁止生产区开展试点工作,推广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0万亩,实施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积极推动南平市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防治和安全利用,到2020年,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30%,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工程。以延平区、顺昌县和建阳区的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推广15万亩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开展重金属污染评估与治理。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化学治理和农业治理方法,以植物—微生物—化学钝化技术联合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为重点,净化农田土壤。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程。在十县(市、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建设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50个,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长期监测点定期调查监测制度;对长期定位监测点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协同监测;摸清农产品产地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工程。采取灌溉水源净化、加强水肥管理、改变农艺措施等,实现水稻安全生产;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技术模式试点研究,到2025年,完成粮食(水稻)禁止生产区划定,建立适合南平市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技术模式。■ 齐培松 陈熙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