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自加压力 破解难题——福州市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纪略

2017-12-28 08:54:14

■ 本报记者 陈龚清 通讯员 林咏欢 林 昇 林钧信

 

1211,福州市市长尤猛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福州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工作有关情况汇报,通过了向辖区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下发2018年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决定,提前拉开了福州市下一年度耕地保护工作的帷幕。

“目前,省政府尚未下达我市2018年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但我们自加压力,要求各地在完成2017年任务的同时,迅速将任务分解至乡镇、街道,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制定各项目实施节点,确保按序时完成耕保任务。”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郑章干介绍。根据方案,2018年,福州市补充耕地任务比2017年将增加30%,达到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保持14.87万亩不变。

多管齐下,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州,耕地面积223万亩,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54%,人均耕地0.32亩,远低于全省的0.54亩水平。近年来,随着“沿江向海”“东扩南进”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有限的耕地不断被“蚕食”,日益匮乏的后备资源已“捉襟见肘”,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面临着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两难的局面。

新形势下,如何守好、护好老百姓的“饭碗田”?

为了实现“到2020年底必须守住216.7万亩耕地、198.8万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福州市在强化耕地保护的征程中“持续发力”。

仓山区、闽清县及福州高新区等地区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信息制成微信二维码,民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了解永久基本农田地块的图斑、坐落位置、面积以及涉及村落等信息,并可拍照上传告知农田破坏情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仓山区还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周边加装摄像头,对破坏耕地的行为,可及时发现并处理。

福清市对用于项目开发的耕地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并将剥离的土壤用于周边土地整治项目的表土改良,有效提高了新开发耕地的质量。

耕地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好绿色家园,这笔生态账福州市国土资源局算得很清楚。作为全国106个首批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重点城市之一,在启动全域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之初,该局就提出,以划定的基本农田结合闽江、乌龙江、大樟溪等河流以及鼓山、旗山等山体为边界约束,共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城市内部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外围的河湖、森林、耕地等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同时,结合福州山水自然特质,加快打造“绿城、水城、花城”于一体的生态名城,让绿色耕地成为福州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地标”,让沃土田畴成为寄托城乡居民“乡愁”的载体。

目前,福州全域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98.83万亩,其中城市周边划定6.61万亩。划定成果已于今年5月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数据库于7月份通过国土资源部复核,并完成备案。

耕地保护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也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在郑章干看来,建立起符合福州实际的共同责任机制,调动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刻不容缓。他坦言,原来,福州市各县(市、区)未制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所辖乡镇(街道)政府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为弥补这一短板,日前,福州市政府已制定并下发了《福州市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并明确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办法》,市、县、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耕地保护工作任务,并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作为当地政府第一责任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多措并举,探索耕地保护新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及水系治理、治堵工程等民生、补短板项目的快速推进,我市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需求较大且等别较高。”对于目前耕地保护的形势,福州市国土资源局规划耕保处负责人何世忠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举例说,长乐区2018年以后已明确选址需报批的机场二期建设、东南快速通道、董奉山隧道工程、滨海快线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需占用耕地7000多亩;罗源霍口水库建设需占用耕地1800多亩。占补平衡不落实,以上项目便难以落地。

根据最新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调查,福州市新增耕地潜力仅2.61万亩,且主要集中在永泰、闽清等山区,开发时受到地形地貌等诸多自然条件限制,如不当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而沿海地区围海造地成本高,环境影响大。因此,实际上全市可供开发的耕地资源远低于调查数据,也使得补充耕地后劲不足。

土地资源消耗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增大,困局如何突破?突围路在何方?

“我们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实际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一方面积极建立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并加大在镇、村之间的宣传力度。”郑章干告诉记者,为提高基层开展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积极性,福州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补助标准由最初的2300/亩提高至3300/亩,对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县(市、区),奖励标准由原先的500/亩提升为700/亩,对表现突出的地区,还可予以单独追加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当然,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市、区),也将在年底的绩效管理考核中予以扣分和追责。

依托无人机航摄、卫星遥感监测、手机移动执法等新技术手段,并结合人工现场巡查,今年来,福州市不断加大力度,在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式耕地保护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已初步建立全覆盖、无盲区、快速反应的信息化执法管控网络系统。

为让耕地保护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福州市国土资源局还专门印制了《福州市农村土地整治务实手册》《福州市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宣传手册》等,并下发至镇、村,以增强广大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保护耕地没有退路,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郑章干的话语坚定而自信。他表示,此次提前谋划耕地保护工作,就是要倒逼各级各部门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做到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

 

采访手记:

一边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一边是保护老百姓的“饭碗田”。生态文明建设的考量、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占优补优政策的严格,耕地保护的“篱笆”越扎越紧。

如何“破局”?考验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执行力,更需要有创新的智慧与勇气。

福州市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不等不靠、自我加压,不断改进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多元化的耕地保护模式的实践,值得借鉴。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