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新村•新貌•新风尚——长泰县岩溪镇土地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2017-11-09 09:21:06

本报记者 陈龚清 通讯员 连金友

 

“现在不仅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还住上了小洋楼,环境好了,生活便利多了。”深秋时节,在长泰县岩溪镇鼓鸣自然村旧址,湖珠村村委会主任洪景新告诉记者,通过搬迁安置,实施旧村复垦,这里的36户村民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作为我省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首批试点镇,近年来,长泰县岩溪镇依托土地整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安居、村美、民富”的多重成效。  

搬迁入住新居 远离地灾威胁

岩溪镇鼓鸣自然村处于海拔600多米的一个不稳定斜坡上,山高水冷、自然条件差,汛期经常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常住人口越来越少。”湖珠村村委会主任洪景新说,村两委合计后,都觉得搬迁是个好办法。2012年,在长泰县国土资源局的帮助下,该村投入115万元,选址重建。

站在坡顶向下望,拆除旧房后复垦的耕地里种着毛豆,郁郁葱葱的,几根用于喷灌的管子穿行其间,石头垒的墙基还清晰可见。搬迁后复垦的42亩耕地目前由村里统一流转,2015年,村里的大学毕业生洪鸿伟回乡创业,承包了这片耕地,种植毛豆和白菜,每亩每年租金600元,由村里统一收取,作为农田水利维护费用。

参观完这片拆除旧宅后复垦的耕地,洪景新邀请记者到村里的搬迁安置点鼓鸣新村看看。“考虑到村民故土难离的观念和今后的生产生活安排,我们选择在离旧村庄2公里的地方集中安置,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人流相对聚集,离村部也就1.5公里。”他说。

从村口望去,两排3层高的楼房已拔地而起,顺着新村的水泥道往前走,只见每户门前都有一块菜地,72岁的老人洪德水正在菜地里锄草,听了我们的来意后,他指着自己的新房笑着说:“搬到这里住,小孩上学、老人看病方便多了,而且再也不担心下大雨会滑坡了,最重要的是老邻居还住一块,比较热闹。”

走进村民杨洪辉家,一楼大厅里摆着一张宽大的茶桌,三层半的小楼里,窗明几净。老人家笑着说,之前住在山坡上,一下雨就提心吊胆,害怕山上的泥土和石块滚落砸到人。现在地很平,依然可以在家门口种菜,每家都有停车库,孩子们开车回来也方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整出优美村貌 打造慢客生活

穿行于树下的绿道,看着汩汩流淌的龙美溪水,还有溪畔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秋日午后的上蔡村宁静、安详,默默地诠释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以前,溪流两岸猪圈连排,污水直排,臭气熏天,住在岸边的村民叫苦连天。现在,溪水清澈、花红柳绿,风景比城里公园还好。”谈起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岩溪国土资源所所长郭延平谈兴甚浓。2010年,上蔡村与周边的锦鳞、高濑等4个村被列为岩溪镇农村土地整治首批试点村,也吹响了村容村貌整治的号角。201111月,该村还被列为长泰县“田园风光、生态之城”重点示范区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突出挖掘“慢生活”元素。

“在整治过程中,全村共拆除旱厕、茅草棚、猪圈等1120平方米。旧房全部拆除后,新增耕地124亩,其中的30亩用于新村建设,其余的都复垦为耕地。产生增减挂钩指标94亩,获取指标出让金额2000余万元用于小城镇和新村建设。新增耕地通过流转,租赁给农业企业。”郭延平表示,仅仅满足于村容村貌的改变还不够,这几年,上蔡村还利用城郊地理优势,促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与村庄一路之隔的玫瑰庄园。经过精心整理的庄园,青山与碧水相连,芳草与蓝天辉映。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奇花异草,看鸟雀嬉戏于树梢,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可坐于树下桌台,看儿童攀爬玩乐,或品茗静思,体验一把慢节奏的轻松、从容。

如今,像玫瑰庄园一样,上蔡村还有“慢客人家”农家乐、福友生态农场、良岗山休闲山庄、青年果场等沿着省道依次分布,已形成当地休闲旅游庄园品牌集群。“支持休闲农业用地方面,国土资源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休闲农业涉及的土地整理项目列入土地整治范围,村里对流转土地发展休闲农业也十分积极。”郭延平表示,上蔡村以土地整治为杠杆,撬动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成为令人羡慕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方热土。

注重规划引领 文明乡风回归

“土地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就十分注重规划设计的龙头作用,合理布局村庄生产生活区域,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在珪后村党支部书记叶高发看来,作为岩溪镇土地整治试点的“四小龙”之一,珪后村通过整治收获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有传统文化的重塑。

漫步村中,道路均已改为沥青路面,当年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村部小楼后方,昔日破旧散乱的土坯房已被一栋栋红色的农家别墅取代,与古民居相互映衬。围绕着2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樟树修建的文化广场上,“见贤思齐”“百善孝为先”的石刻格外引人注意。“村里还统一规划,在各个自然村都建设农村公园,为村民开展传统民俗活动、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叶高发介绍道。

他带领记者走入一条500米的村道,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这里的每块砖瓦都是历史的见证,每座建筑都有传奇的故事,步入其间,便如走进历史的隧道。叶高发说,这条短短的村道旁,完整地保存着唐代庙宇普济岩、宋代宗祠追远堂、明代抗倭遗址磐鸿楼、民国建筑叶文龙故居,文化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近年来,村里聘请了专业规划公司和知名学者,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打造一条集闽南建筑、民俗活动、名人传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

没有大拆大建,珪后村找到了古民居保护与美丽乡村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改变了村容村貌,整治出的120多亩土地,只安排20亩规划建设安置小区,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载体,其余100多亩连片耕地都实行集约化种植。

“现在的珪后村不仅干净、漂亮,而且曾经丢失的民俗风情正逐渐回归。”叶高发骄傲地说,如今,珪后村的整体布局、土地结构调整利用的做法,为岩溪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龙头”示范作用。近年来,该村先后获评“全国敬老模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今年更成为全国文明村。“美丽乡村应是资源节约且保留乡土风貌的乡村,是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叶高发表示,他们实施的是保护性整治,建设的是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生态乡村。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