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田好种 收入增——光泽县止马镇亲睦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见闻

2017-09-14 09:02:52

本报记者 郑与国 通讯员 叶青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光泽县止马镇亲睦村采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站在项目区里放眼望去,风一吹过,稻浪滚滚,仿佛进入一个绿色的海洋;沿路两边的排灌沟整齐划一,沟里的流水欢快地奔流着……同行的光泽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傅磊指着眼前的一大片稻田介绍说:“包括隔壁的杉关村,整个项目区规模1535亩,经过整理,新增耕地172亩。”  

“我们这个地方是亲睦村象头自然村,耕地面积近800亩,人均1.3亩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地面积增加了,田也好种了,关键是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亲睦村党支部书记吴盛文带着记者一行,沿着村道边走边介绍,他们村主要种植烟叶和水稻,烟叶已收成,随后就种上了水稻。  

“这个地方原先是整片农田的最下端,是块烂泥田,一下雨肯定会被淹。”村民小组组长曾乃贤指着前方山脚下的一片田地介绍说,现在修建了排灌渠,下再大的雨都不怕了,原来田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不好耕种,又没有路,有些荒地都长了很高的芦苇,通过整治现在都变成良田了。  

说起村里田地整治前后的变化,曾乃贤告诉记者,以前水沟没做好,水从高处一坵一坵地往下流,得等上面人家的田地灌好了,下面的才有水。因为等水,最多的时候下秧苗前后差10天左右,错过插秧最好时间,再碰到坏天气的话,就没有什么收成了。他家种植烟叶有8个年头了,以前都是肩挑、背扛,每次收割烟叶也就百来斤左右,夫妻俩最多也就耕种五六亩,扛烟叶的时候还出现过连人带烟叶滚下田埂的事。现在好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修了田间路,夫妻俩可以耕种20多亩地,用上了农耕机械,肥料也可以轻松地运到地头。他算了一笔账,一季烤烟毛利有8万元左右,再加上一季水稻1万元多,一年下来毛利有10万元左右,是原来的3倍多,目前村里像他这样烟稻连种的人家有十几户。 

顺着田间生产路,我们往项目区周边的山坡上走去。“我们在山上建了4个水池,将山涧水集中起来用于灌溉,如果不是大旱,水是够用的。”止马镇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王森友边走边介绍。

不知不觉中,我们围着田地走了一圈,回到村口时已是夕阳西下。回望项目区,稻田在夕阳照射下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仿佛告诉我们,丰秋在望呢!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