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绳 钻 名 将 的 工 匠 精 神——记 “闽西客家工匠”省121队钻探工宋丙亮

2017-09-07 15:38:10

  特约记者 林明辉  通讯员 潘小志

 

517,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播出《闽西客家工匠第二季》第三集“卓越”,记述了陶器制造、中药、农艺、钻探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客家工匠。让我们跟随摄制组一起走近钻探一线的“领头羊”、攻坚克难的“绳钻名将”——宋丙亮。

翻开宋丙亮的履历,1983年,17岁的他参加了工作,在省121地质大队当一名钻工;1989年当了班长,2004年被提升为机长。

从普通钻工成长为机长,宋丙亮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闽西红土地、西南云贵川的大山深处和新疆、甘肃的戈壁荒漠上竞风流,诠释着客家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责任

上个世纪末,随着地勘单位“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省121地质大队的地勘市场也由西南的云贵川逐步延伸到了西北。20095月,宋丙亮和他所在的107钻机受命“西征”,进入新疆吉轮台——塘坝矿区施工。从61日开始施工第一个孔至12月份完成5个钻孔,加上前5个月在省内施工进尺,全年共完成6568.76米,创造了该队年单机进尺纪录。当时,这个速度被认为是该队钻探的“奇迹”和“极限速度”。

为了展示实力,抢占市场份额,省121队自进入新疆地勘市场后,一直把提高钻探进尺作为首要任务。宋丙亮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接受钻探任务时开始,他带领的钻机一刻也没间断过实践探索,不断攻克一道道难关,保持了钻探进尺领先地位。在2009年的成绩面前,他们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始终坚信“提速是无止境的”。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和责任,2009-2011年,该钻机在福建的箭竹坪、东门地,新疆的尼勒克吉轮台塘坝、哈密南湖等矿区共完成钻孔26个,钻探进尺20082.16米。其中超千米钻孔7个,不仅成为该队钻探进尺方面的冠军,也成为蜚声业内的“神钻之军”!

工匠精神就是奉献

“争先行、比贡献、敢担当、有作为”是闽煤地勘精神,也是宋丙亮工匠之路的不竭动力。

“把钻机上的事当作是自家的活!”这是宋丙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个钻孔从钻机安装、开钻到下套管,每道工序他都亲自协调组织;当遇到孔下异常时,他更是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盯在钻台上,直到恢复正常钻进,才下来歇一歇。钻工们说,跟他打钻,样样标准都得争第一,难是难了点,可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

为了钟爱的钻探事业,宋丙亮付出了很多。参加工作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全国各地,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一次他的父亲突然病重,而当时他负责的钻机施工的新疆尼勒克吉轮台塘坝ZK1205号钻孔施工进入关键时期,他思虑后还是留了下来,等到钻孔钻至1428.85米终孔,宋丙亮才匆忙赶回家看望父亲。“这么多年来,我对儿子、对家庭亏欠的实在太多了。作为儿子,父亲重病没能在病床前守候;作为丈夫和父亲,没能给妻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港湾。”宋丙亮说。

在剖析107钻机“进尺多”的原因时,宋丙亮是这样说的:“进尺争分秒,环环紧相扣。各项工作要超前计划,工序要衔接紧凑,不能因计划不周而造成人为等停。”施工组织中,他能以程序化方式组织生产,提高效率,主要抓搬迁和钻塔拆安装速度。在拆哈密南湖地区检2号孔钻塔时,正值1月的中旬,冰雪无情笼罩,严寒刺骨逼人,大白天零下20℃的气温,给拆钻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严寒,在塔上待的时间不能过久,钻工分成两组,一组先上塔拆一层后,下来烤火取暖,另一组再上塔作业,轮番作业……

“宋机长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时间抓得紧,工作节奏快,每次钻机搬迁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深夜一两点甚至更晚,一天恨不得完成两天以上的工作量。” 和他在一起待过的一位钻工向记者讲述在大田县武陵煤矿区搬迁转场时的情景。当时天气预报显示两天后会持续暴雨,宋机长立即组织大家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去搬迁钻机,没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时间,干累了集体躺下小歇一会儿,三餐随便吃点带着的干粮,白天没有干完晚上举着火把一直干到天亮,待第二天设备安装完毕就下起了大雨,一直到钻孔施工结束雨还没有停,大家不由地说“这个孔就是从老天爷嘴里抢出来的。”

工匠精神就是执着

钻探工是一个极为艰苦的行当,整日与崇山峻岭为伴,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家人的陪伴。但是还有很多人因为对地质的热爱而从事这一行业,再苦再累也不怕。

宋丙亮自幼受父辈的影响,“当一名钻工”这个念头在他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初中毕业后就被父亲领到了钻机,当他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光荣与自豪油然而生。父亲把多年的钻探施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宋丙亮,年轻的宋丙亮好奇心强又肯钻研,很受钻机师傅们看重。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经常向钻机师傅们请教,有时候,会把师傅问得答不上来。宋丙亮在工作之余翻阅钻探相关资料,学习钻研钻探新技术,特别是该队推广的小口径绳索取芯技术;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思考总结,理论与实践不断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34年来,宋丙亮从做泥浆工开始,干过机电维护工、上架工、上卡工和副班长、班长、机长等多个工种与职务。多次工作岗位的变动,练就了宋丙亮的满身绝技,工作踏实的他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多面手。他先后完成福建东门地、杏坑北,新疆三塘湖、尼勒克吉轮台塘坝,甘肃宁县,云南大河,贵州晴隆等十多个大中型煤矿区的勘探,钻取过最厚达170米的煤层,施工过500多米的井筒,检查井终孔井斜仅为0.60度;下过350米飞管隔离1100米深破碎坍塌带,在钻探生产中各类突发情况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是一把好手。

他肯钻研、肯吃苦,完成了很多技术要求高的钻孔,解决了许多钻孔技术难题,成为蜚声业内的一员“绳钻名将”。记得在新疆尼勒克吉轮台塘坝、哈密南湖矿区前期施工时,其他钻机发生多起粘附卡钻事故,造成钻杆被埋、钻孔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大家都怕了,不愿意在该区域施工。宋丙亮带领着钻机进入该地区后,现场分析粘附卡钻的特征,结合事故产生机理,亲自指导配制优质冲洗液,成功处理了ZK302号钻孔4起粘附卡钻险情,摸索出了预防粘附卡钻事故发生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西北地区的压差粘附卡钻施工难题。他提出的预防措施在省121队推广后,先后在11个钻孔得到应用,估算经济价值可达1800多万元。

“工匠精神”不止局限在某一个行业,在各行各业我们都拥有爱岗敬业、执着坚守、刻苦钻研的好“工匠”。宋丙亮的“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责任、管理、奉献、执着”的内涵之光,在每一位地勘人身上闪耀。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