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讲述过往 分享记忆 寄语明天——我与《海峡资源报》征文选登(续二)

2017-06-08 09:05:53

终于等到“你”

  龚志丹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幸福来得好不容易,才会更加让人珍惜。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每当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中男女嘉宾幸福牵手时旋律响起,心中总会涤荡着一股幸福的暖流,仿佛初识《海峡资源报》时一般温暖,就像迷路的孩子,遇见了一束淡淡的光亮,滋润着自己不眠的心田。

从花团锦簇的春,到满眼浓绿的夏,从柔软细致的秋,到寒风瑟瑟的冬,我与《海峡资源报》一同走过了十余载青葱岁月。还清晰记得20013月,参加工作刚满半年的我被借调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主任的办公桌上看到了《海峡资源报》,一见钟情。我认真地阅读了每篇文章,慢慢地对国土资源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之后,我调到省121地质大队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特别是2013年调党群部门工作后,我与《海峡资源报》就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特别感谢所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老师们,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稿件终于变成了铅字。那一刻,无数次的等待变成了报纸上淡淡的油墨香,无数次的企盼与梦想终于成真了,我开心,我激动,但我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要为下一篇稿件而尽心尽力。

从最初写稿的冲动,到深入一线采访、到题材及内容的不断充实、再到挑灯夜战至成稿,以及投稿后的翘首企盼,都是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心路历程。常常盼望《海峡资源报》能够快点来,喜欢它散发出的油墨气息,珍惜着每个版面上飘逸流畅的文字,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变成铅字,犹如中了大奖一般欣喜若狂,犹如单身男女邂逅知音一般温暖而富足,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宵云外。终于等到“你”——已经成为我工作中最美好的期盼与等待。

为当好《海峡资源报》一名称职的通讯员,我时刻留心去发现身边的感人事迹,运用手中的笔,发挥好新闻工作的鼓与呼的作用,尽全力去讲好地勘故事,唱响地勘好声音。2011年初,我队在永定东门地矿区发现了当时省内最大的煤矿区,并创下了钻孔施工深度1427.2米的省内纪录。为做好宣传报道,我与省煤田地质局原宣教中心副主任王锦榕一起,深入到施工现场,详细了解施工过程。我主动请缨由我来写初稿。当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稿件交给王副主任后,我的心更加忐忑不安。过了两天,我的那篇稿件被改得面目全非,仔细拜读一翻,我不得不佩服王副主任扎实的新闻写作功底和细腻的文风,整个东门地项目都被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到福建省找煤的难度,全局上下技术创新与“四下找煤”突破的实践,再到深孔施工中绳索取芯技术的熟练运用,还穿插记叙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找矿小故事,我一口气通读了五六遍才肯罢休。很快这篇文章《寻“星”觅“月”建奇功——福建省121队深部找煤纪实》在《海峡资源报》上发表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剪切下来并粘贴起来,还在边上做了标注。

感谢《海峡资源报》给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能够以笔作犁,用文字塑造一个个最美人物,镌刻他们扎根深山、无私奉献的闪光足迹,提炼他们感人至深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品质,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地质队员们镌刻在云贵高原、西北戈壁、大山深处那些最最闪光的足迹。于是我追随地质队员的脚步,攀上层层的山峰,去记录他们找矿路上那些最最平常的喜怒哀乐。我也期盼通过我的文字,让他们在大漠荒凉中饱受孤独的时候,能够把寂寞缩短,再缩短。2013年盛夏,正值我队开拓西南市场15年之际,我与某地勘行业报一位记者一同深入我队在西南的项目进行采访,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中颠簸了600多公里后,我们看到了炎炎烈日下大山深处最美最难忘的景致——驻守钻机、守着发烫机台的钻工兄弟们严谨认真的工作场面。此时我被钻工们不畏酷暑、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整整3天,我们跋涉了1500多公里,去了2个项目部跑遍了5台钻机,采访了十几位项目经理和钻工们,详细了解了15年来走出省门、远离家乡时的千难万苦以及这些年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更加感受到我们这支坐拥沿海的队伍是如何征战西南,如何克服气候、环境和寂寞的挑战,成功打造“神钻”的点滴历程。很快《“神钻”闯西南》《山的那一边,有一群地质郎》等文章陆续被《海峡资源报》等多家媒体采用。此外,我还采写了“全国最美地质队员”陈智委、“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志忠以及“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殷建国、钻探“明星”刘利民等十多篇先进人物事迹并相继在《海峡资源报》登出。

《海峡资源报》不仅给了我无限的工作动力与激情,而且也更加坚定了我干好党群工作的信心。在文明创建上,我能够结合地勘特色,采写了关于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纪实报道——《道德春风扑面来》以及反映文明创建的综合报道《在文明之光照耀下前行》等多篇文章。在青年工作方面,队地勘院从2009年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历时近7年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层层鳞选,终于有所收获,近期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这期间我也相继采写了《追梦——以青春的名义》《躬耕沃土的地质尖兵》,回顾了地勘院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工人先锋号的创建历程;工程部被团省委授予“福建省青年突击队”后,我又采写了《勘探路上青春飞扬》报道,展现了钻探青年为确保省专项资金及中央基金项目按时完工而奋勇拼搏的地勘精神。《嫩竹扁担担千斤》《再苦再难也要拿下》《亮剑苏亥图》等一篇篇反映地质工作的作品也悄悄地走进了青年职工的内心,激励着他们并肩作战,温暖同行。

曾几何时,《海峡资源报》好似山野中的一片新绿,给地质人带来无穷的回味与快乐;好比地质人温馨快乐的精神家园,传承着特有的地勘文化和时代精神;更像一盏明灯,点燃了地勘队伍逆境突围、转型升级的创业激情。为此,我又积极采写反映我队主业转型的《做时代需要的地勘单位》《做“生态龙岩”先行军》及《红土地上的“民生情怀”》,还有反映海岛找水、找地热、城市地质调查、生态农业地质调查等多篇报道相继在《海峡资源报》刊发,既很好地反映了地勘单位良好的精神风貌,又拉近了地质行业与社会的距离,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地质工作。

杨绛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如今,我也在与《海峡资源报》的结缘中,收获了这一份从容与安静,仿佛在我的生活中多开了一扇窗,使我身心多了份温暖与舒畅,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与多彩。那一段段时光流淌的文字,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感人事迹,那一项项融入大局、心系民生的地勘故事,都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片断,反映着地勘单位勇挑重担、共克时艰的使命担当,也印证着自己日渐成熟的青春印迹。

“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一路走来,感恩相伴、感念帮扶、感谢有您、感动常在。如今,岁月在指缝中无声地流去,你我却在光阴的穿梭中,渐渐融为一体。

感谢有你相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庆幸终于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中等到你、遇见你——《海峡资源报》!

                                                                                                              (作者单位:省121地质大队)

 

收获了成长和情谊

  张步雄

 

至今,我与《海峡资源报》已相伴14年。14个春秋,在编辑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我靠这支拙嫩的笔在《海峡资源报》辛勤耕耘不断成长,我的每一步成长离不开《海峡资源报》这个平台,更离不开敬业、热情、甘为人梯的编辑老师们辛勤栽培,让我对新闻宣传工作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这一切不仅凝聚着编辑老师点点滴滴的关怀,也收获了浓浓的情谊。

记得2002年我在基层国土资源所时,工作之余,我经常将发生在基层国土资源所的故事写成文章,向《海峡资源报》投稿,经编辑精心修改后,居然发表了。当初,发表的稿件虽然是豆腐块,但也让我产生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通过经常与编辑老师沟通,慢慢地,我写稿的信心逐渐树立起来。

由于经常往报纸上投稿,20034月,我被分局办公室主任点名参加《海峡资源报》举办的全省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培训。此次培训,让我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新闻业务学习。随后,我从基层国土资源所调到分局办公室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这给我从事新闻宣传提供了空间。从此,我几乎每周都向报纸投稿,每期必阅读《海峡资源报》,学习报纸上各类新闻体裁的写法。每次投稿后,《海峡资源报》编辑老师们总是耐心地通过电话指导我如何注意写稿的一些细节。

报社编辑老师甘为人梯的精神,真心地扶通讯员一把,一步步引我上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在莆田举办几次新闻宣传培训,海峡资源报社齐培松老师从入门写稿到如何采访、如何注意采访细节等进行了讲解。莆田市国土资源局有重大题材,齐老师总是带领我一起拟定采访提纲,讨论采访线路和对象,一起到乡村、企业采访,采访完后共同修改稿件,在探讨中碰出新闻灵感,我也提升了新闻写作技巧。

2006年,齐老师带我来到秀屿区采访人民调解典型经验和创建人民满意国土局工作。我跟在齐老师后面,深入秀屿区农户、乡村干部采访。一路上,齐老师耐心教我如何找角度写新闻,如何抓住细节,让我学习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0085月,莆田市委原书记杨根生提出“要惜地如命”,我首次接到写领导访谈录的任务,一时头脑都懵了。齐老师接到邀请后,带领报社记者来莆田共同探讨如何写好“领导访谈录”,后来这篇稿件不仅在《海峡资源报》刊发,还在《中国国土资源报》、莆田市当地媒体头版头条刊发,产生了积极反响。

由于我喜欢《海峡资源报》,每周三下午必到传达室取报纸。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在外,错过了拿报纸时间,星期六,我刚到家,衣服还没来得换,就骑车往单位赶,结果拿报纸回家时,被雨水淋了一身,受到了家人的责怪。唉。谁叫我喜欢写稿呢,一周不看《海峡资源报》,心里好像掉东西似的。

14个春秋,我经常与编辑老师通过电话、微信、QQ联系,每年全省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会的见面沟通、交流,不知不觉中收获了一份浓浓的情谊。编辑部老师平易近人的作风,让人感到亲近和温暖,每次报社记者来莆田采访,主动与我们基层的通讯员联系,一点架子都没有,经常一句“辛苦啦”话语,让人心里感到温暖,如沐春风。如今,每次接到报社编辑老师的电话,总感到股股暖流涌到心间。

                       (作者单位:莆田市国土资源局)

 

砥砺同行三十载

  赵荣文

 

当我看到“我与《海峡资源报》”征文启事后,激动万分。不仅仅因我曾经是《福建地质矿产报》(《海峡资源报》前身)的通讯员,而且在退休后每周都很准时地到县国土资源局传达室看看或有多余地拿一份回来认真地阅读,砥砺同行三十载。真的,《海峡资源报》改革创新,不断进取,影响力很大。不但为国土资源系统职工提供了文化生活的精神粮食,也是我们学习宣传落实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国土资源惠民利民政策和各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平台。因此,深受地矿部门工作人员的热爱,也是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任尤溪矿管办主任时,也是学习宣传落实“矿产资源法”重要时期,更是尤溪肖坂金矿乱采滥挖的高峰期。为了整治好轰动全省的尤溪黄金矿秩序,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海峡资源报》记者多次跋山涉水来到这荒山野岭采访报道,给矿山治理整顿提供舆论支持。在《海峡资源报》记者们的帮助指导下,我也开始学写新闻稿了。从1987 1993年分别在《福建地质矿产报》发表了《尤溪县加强矿管工作新设想》《尤溪县制止非法采金行为》《尤溪矿管走法制轨道》《尤溪驻矿检察室成立》《尤溪矿管办组织编写“尤溪地质矿产概况”一书》等。

后来,在肖坂金矿工作十多年,虽然再也没有机会阅读到《海峡资源报》了,但心里依然想着这份报纸。2015325日,我有机会参加矿山年检工作,还采写了《尤溪督促矿山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消息,并被《海峡资源报》采用。

我是从矿管岗位退下来的老兵,对国土感情很深。退下了,闲了就爱学学写写,回忆回忆。现在国土资源系统退休人员逐渐增多,是否在《海峡资源报》第四版“专刊”扩展一些,给他们回忆过往、展示赞扬国土的平台?

附“西江月”祝贺《海峡资源报》成立30周年。

 

西江月

卅个春秋功著,闽中内外名先,

江河同贺好文,喜看武夷歌赞。

今日记编诸德,明朝任重双肩,

救灾寻宝新篇,再创辉煌灿烂。

                                                                                                                      (作者单位:尤溪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十三年的相伴

  周宗胜

 

屈指算来,印象中,我自费订阅《海峡资源报》已有13年了。虽然我不在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也不是乡村干部,但是,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自费订阅《海峡资源报》,是随缘的。

依稀记得13年前,我到县国土部门采访,在办公室的报架上,看到了一份《海峡资源报》 ,于是放下茶杯,迫不及待将她捧读。

通读全报,发现该报是一份没有纷杂广告的纯新闻的报纸,对于读者和订户而言,这种信息量大、纯新闻的报纸,自然是受到欢迎的。再看内容,该报主要宣传土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加强耕地保护,打击违法占地违建行为,实施耕地整理,改善耕地耕作条件,国土资源部门优质服务基层群众等,这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是群众普遍关注的。如宣传的土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以致用后,能促进公民学法、懂法、守法;宣传各地打击违法占地违建行为的案例,能警示群众不要以身试法;宣传国土资源部门优质服务基层群众,能帮助群众了解服务指南,有需要帮助时,可以寻求国土人的优质服务与帮助。

基于这些利好实惠,于是我自费订阅了该报。当邮递员将每一期《海峡资源报》送到我手中时,我就会先放下手中的工作,迫不及待地阅读还透着墨香的《海峡资源报》,看一看又有哪些新闻值得我关注......

因为阅读了每一期的 《海峡资源报》 ,我丰富了相关知识,也成为村民的业余“参谋”。如20136月,村民小沈打算将门口1.1亩的田地用来建房和铺筑混凝土面作晒谷坪,咨询我敢自主动土兴建么?我利用从《海峡资源报》学到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醒她不要以身试法,没有依法审批,责任田也不能擅自做主,改变耕地用途,违法占用。否则,违法建筑被依法拆除,损失可就大了!小沈听了我的提醒,取消了该计划。后来,她利用祖宅危房拆旧建新。

今年3月,村民老罗计划将自己耕种的0.2亩责任田,出售给外村人建祖坟。交易之前,也来向我咨询。我向他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后,老罗放弃了该项拟私自出售责任田“创收”的打算......

想到自己因为随缘订阅《海峡资源报》 ,能为保护耕地尽一份力量,倍觉欣慰!

                                                       (作者单位:连城县姑田镇)

 

《海峡资源报》,我想对你说

  曾少东

 

今年是《海峡资源报》公开发行30周年。作为《海峡资源报》的一名忠实读者和通讯员,对报纸的发展壮大和不断进步,感到可喜可贺!对报社全体同志的辛勤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可亲可敬!《海峡资源报》作为我的良师益友,我心里有许多话想对你说。

拉家常,无比亲切

19969月,我调到东山县土地管理局工作,有缘与《海峡资源报》(前身为《福建地质矿产报》)相识。《海峡资源报》从此成为我了解国土资源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各地工作经验和亮点、专题学术理论、典型案例分析、餐饮美食和养生方面的知识和诀窍的一扇窗口。《海峡资源报》既是我业务上的良师,也是我生活中的益友,为我解疑释惑、指点迷津、发挥指导帮助作用,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以前,由于互联网尚未普及,加上单位的电脑数量有限,为了便于《海峡资源报》资料的保存和运用,我坚持将每期发行的报纸进行收集,每年一叠保存起来。在平时的学报用报的过程中,我不时地给《海峡资源报》投寄稿件,成为《海峡资源报》的一名通讯员。一旦有稿件被刊用,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并将被刊用的稿件剪摘下来,张贴成册(至今已成三本),留着纪念,平时翻翻,不亦乐乎!虽然,我记不起第一次认识《海峡资源报》的时间和第一次投稿的时间,却记住了:第一次稿件被《福建地质矿产报》(《海峡资源报》前身)刊用的时间是20006213版《如何预防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第一次被海峡资源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的时间是20059月。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坚持以《海峡资源报》为平台,以其报道的各地工作经验和亮点为基础、为素材,多学习、多借鉴、多实践,并结合东山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4月,我有幸被国土资源部授予“2006-2010年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受到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徐绍史等领导的接见。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归功于单位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也得益于平时《海峡资源报》默默无闻的指导和帮助。

谈发展,无比自豪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海峡资源报》得到了发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最初的地质拓展到地质矿产,再到国土资源,其报道内容和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黑白4小版,到如今的彩色4大版,其版面不断美化、内容更加丰富、刊用的文章更有看点;从以前单一的纸质版,到如今的信息版、微信版、电子版,其阅读媒介更加多样化;发行量翻了几番,读者群也扩大了几倍,编辑记者和基层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办报的质量也不断提高。30年来,《海峡资源报》真实记载着福建国土资源的变化发展,始终与福建国土资源的改革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成长。目前,《海峡资源报》不仅成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发行量和影响力俱佳的省级国土资源专业报之一,而且成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辅导材料和日常生活指南。

三十而立!人在30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30岁,对一个人而言,是走向成熟和勇于担当的标志!对报纸而言,也是走向发展和敢于负责的标志!

上一条:龙海推进“数字龙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下一条:我省制定农村扶贫开发办法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