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的富硒富锌土地资源已成为各地实施精准扶贫的优质资源
本报讯 11月23日,在寿宁县召开的全省富硒农业现场观摩会上,寿宁、诏安等首批富硒产业开发重点县介绍了富硒富锌产业开发情况。如今,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调查发现的富硒富锌土地资源,已成为发展富硒富锌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优质资源,备受相关县的重视。
近年来,省地矿局在对我省12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进行地质调查中,发现了数万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资源,特别令人兴奋的是,相对优质的富硒土地资源分布地区与全省扶贫开发地区“重叠”,此次参会的明溪县、诏安县、云霄县、宁化县、寿宁县、连城县等省级富硒产业开发重点县就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从2012年省地矿局在诏安县举办“服务富硒诏安地质成果推介会”,帮助诏安县成功申报“中国海峡硒都”,到与寿宁县政府联合举办“寿宁生态富硒富锌产业推进会”,帮助寿宁打造“中国硒锌绿谷”,一路走来,省地矿局支持和帮助各级政府开发利用地质调查中发现的富硒(锌)土地资源,以实际行动支持我省的扶贫开发尤其是“精准扶贫”。
作为此次现场观摩会举办地的寿宁县,是省地矿局挂钩帮扶县。在省委省政府确定该局作为寿宁县治理水土流失和扶贫开发的省直单位后,省地矿局帮扶项目之一开展该县农业地质调查工作。据寿宁县介绍,2013年省地矿局在该县发现了58.2万亩富硒土地(占全县土地面积28%)和68.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33%)的富锌土地。该县县委、县政府把富硒富锌产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从这些富硒富锌土地资源中,划分3个富硒、7个富锌农作物适宜种植区,为建成集高优农业、精准扶贫、富硒富锌农产品开发、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区域奠定基础。该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立19个生态硒锌产业基地,涉及25个村,流转土地6200亩,实现生态硒锌产业与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互动。该县生态硒锌产业被列入福建省功能农业区域规划,被中国富硒农业技术联盟授予“中国富硒富锌产业示范县”。2015年新增硒锌产业产值达1.87亿元。
在会上作典型发言的诏安县,是我省第一个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的县。该县利用76.2万亩富硒土地(占全县土地面积39.27%),布设富硒青梅、富硒茶叶、富硒大米、富硒禽蛋、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富硒中药、富硒海产品等生产优势区域。该县的八大富硒产品年产值超20亿元,全县近40%农业人口从中受益,其中富硒青梅产业已形成年产值10亿元、创税千万元的规模,给近10万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带来了收益,据测算平均每户可从青梅产业增加收入5500元。该县太平镇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赢,连未能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贫困户每年也能有2000元以上分红。
连城县利用占全县土地面积33%的富硒土地资源发展富硒农业,全力打造“中国客家硒都”地域品牌。全县共发展富硒农产品经营主体63家,从业人员3800人,开发硒农产品25种,初步形成了富硒白鸭、富硒河源鸡、富硒福建黄兔、富硒大米、富硒红衣花生、富硒雪薯、富硒铁皮石斛、富硒金线莲、富硒山苦瓜、富硒葛产品、富硒洛神花产品等为支撑的产业,富硒农业产业已成为连城最具优势的资源和最具潜力的产业。该县将富硒产业列入2016年整县推进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全县硒农业经营主体共挂钩贫困户283户。
我省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推动精准扶贫的县还不少,比如云霄县为达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县委县政府将富硒产业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明溪县下一步拟制定和出台发展硒锌产业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资本、人力等投身硒锌产业开发,特别是调动广大农户的参与开发积极性,把富硒产业发展成富民事业。■ 特约记者 张瑞利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