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一路向“硒”取真经——寿宁生态硒锌产业基地参观考察侧记

2016-07-15 09:36:15

本报记者 陈龚清

 

孟夏时节,芳菲竞放,“廊桥之乡”寿宁一派凉爽舒适景象。记者随参加富硒土地应用与推广现场会的专家、学者们,到该县张天福茶场、川久农业基地、半岭梯田和福硒天安农业基地参观、考察,亲身体验了该县向“硒”发展,追求“锌”旺的生态农业发展良好势头。

生态种植 品质保证

从县城出发,车行半个小时左右,到达南阳镇龟岭村“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淅淅沥沥的小雨为茶山的空气平添了几分清新。

薄雾缭绕,一畦畦翠绿而齐整的茶树若隐若现,引得考察人员纷纷驻足围观。当听说这是茶界泰斗张天福亲自选址,唯一授权注册的生态茶园时,有人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有的还饶有兴致地走到茶园中间,俯下身去深吸一口茶香,与茶树来一回“亲密接触”。

走进基地的展厅,工作人员捧上泡好的茶,大厅里茶香浓郁,琥珀般的汤色,似花似蜜的香味,给参观者色香味俱佳的品鉴感受。在品茶的同时,基地负责人施晓东给客人介绍了茶叶基地的情况。该基地规划面积1600多亩,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生态茶园为一体,自2012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基地按张天福倡导的“梯层表土回填条垦法”进行现代生态茶园开垦,已建设高标准茶园500亩,种植白芽奇兰、金牡丹、梅占等名优茶树品种,开始生产加工红茶、乌龙茶、绿茶、白茶等多品类高品质高山有机茶。

“可以说,‘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极大提升了寿宁茶产业的品牌效应,稀缺的硒锌元素大大提高了品牌的附加值。”施晓东自豪地告诉大家,海拔1000米以上的生态茶园,地势高峻,茶树长年受云雾滋养,所产的茶独具香高味醇的高山茶特征。再加上富含硒锌的土壤,严格的有机种植管理与博采众长的制茶工艺相结合,造就了大家手中这杯纯粹的红乌龙茶,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品着香茗,听着介绍,悠悠茶香中,大家无不为基地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品牌效应的凸显而赞叹。放下茶盅,再次踏入茶园,眼所能及之处,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茶山上插着一块块黄色的塑料板,临时充当“导游”的寿宁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叶建春告诉记者,那是用来捕捉害虫的沾虫板。原来,为保证茶园土壤不受污染,茶园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严禁使用除草剂,茶树全部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茶场的种植管理则全部采用物理除虫方式,使用灯光诱虫器、黄色沾虫板来捕捉害虫,从源头上确保茶叶的优质、健康、安全,也是有机生态茶品质过硬的保证。

科技支撑 品牌拉动

富硒麻菜、金丝瓜、甜高粱……展台上一批土生土长的农产品深深地吸引着考察人员的目光。在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富硒富锌农副产品,足以打造一餐美味的“硒锌宴”。

品着独特的麻茶,听着介绍,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13年5月的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500亩,是一家集种、养、加、销、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打造设施农业观光、硒锌生态果蔬采摘、硒锌宴特色美食等项目。

公司负责人吴龙景高兴地向参观人员介绍说,依托高山硒锌资源,公司引进秋葵、麻菜、花皮籽瓜、鱼翅瓜、豌豆、金香糯等36个名优农产品,以“公司+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致力打造 “一品川久”富硒富锌农副产品。并借机发力,打造生态旅游项目,深入挖掘农家特色菜,以“麻菜、家禽、野生菌、粗粮饭、硒锌宴”的绿色餐饮为主,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品硒锌之宴,喝养生之茗。

走出展厅,站在高处向下望,只见种植区域内几十座白色的大棚连绵起伏,蔚为壮观。顺着依山势修建的长廊台阶往下走,路旁种植的金丝甜瓜、无核甜柿触手可及;走进大棚内,长得像仙人掌的火龙果树,无土基质栽培作物、立柱水培家居作物,多肉作物育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培育模式让参观者连连称奇。

“有优良的土壤和气候,有优质的农业品种,还有优异的科技运用。”吴龙景指着大棚里的各种设施告诉参观人员,目前公司已融入全县的物联网工程,有关机械设备已安装完毕,他在手机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棚内各种设施的运转情况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且可以发出指令进行操控。

“公司已成为全县硒锌产业开发的重点工程、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公司产业基地虽然还在不断建设中,但它已彻底改变了这个地方的面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效用已经显现。”吴龙景兴致勃勃地向参观人员介绍道,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松散式订单农业等方式,吸收周边农户的土地和产品,让当地农民变身为股东,参与分红,并进入公司打工,每户每年的租金加上工资等收入,可达8万多元,大大提升了他们对“一品久川”品牌的认可度。

“提升硒锌土壤资源效益,在发挥生态效能的同时,也挖掘它的科技和经济潜能,看了这里,我们有了一个现实的样板。”参观了川久农业的种植大棚后,来自南京溧水国土资源局的调研员陈龙深有感触地说道。

示范引领 效益凸显

告别川久农业公司,考察人员来到大安乡半岭村西山洋山上,云雾蒙蒙,看不清梯田模样,大家便在观景平台上听寿宁县珍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吕耀介绍梯田开发情况。

“硒锌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寿宁产的大米价值倍增,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返乡种水稻。”吕耀指着介绍道。

从他的介绍中得知,寿宁珍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水稻为主的农业公司,已在半岭、泮洋、水洋3个村庄向农民流转荒废土地560亩,全部种植红米、黑米等水稻,并雇用当地农民开垦。

谈话间,浓雾逐渐散去,刚才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梯田大方地露出了其“庐山真面目”,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层层叠叠的山峦中,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田块,薄雾中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的,俨然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大家纷纷拍照留影。

“当地农民已从中尝到甜头,今年又掀起一股复垦荒地的新热潮。”吕耀指着对面山头笑着介绍说,这块富硒土壤种植出的红米,在市场上1公斤售价可达100元,大大激发了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景色很美,真是一块宝地!”南京市国土局矿管处主任科员张辉赞道。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水稻秧苗长势良好,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呢?这块富硒的土壤,与别具一格的高山小气候相得益彰,正承载着山乡致富的希望。

离开半岭梯田观景点,冒着大雨,考察队伍来到大安乡后西村前西溪自然村,在福硒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几个工人正冒雨修建木栈道,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机耕路、生产路、排水渠错落有致,一股现代高优农业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据同行的寿宁县生态硒锌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郑毅雄介绍,2015年,寿宁县立足大安乡丰富的富硒富锌土壤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在后西村等村庄选址建设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助推该乡打造硒锌特色小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小镇。

在他的讲解和指引下,记者了解到,福硒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西溪基地是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的3个片区之一,面积500多亩,通过流转租赁农户闲置农田和荒山,建立山地综合开发基地,开发绿色、环保、效益高的农产品。目前,已种下花莲、太空莲等观赏及经济作物80亩,种植富硒富锌晚熟葡萄80亩、红心称猴桃130亩、高山蔬菜200多亩,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400万元。此外,公司还着手进行观光设施建设,包括小桥流水般的钢架大棚采摘园、香远益清的莲花池、内涵丰富的农业博物馆等。

青山翠,基地美。半天的考察行程,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硒锌土地开发为当地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领略到了特色农业的高效魅力。考察结束后,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处处长陈国光认为,寿宁探索发展富硒富锌特色农业的做法,具有可复制和推广性,希望寿宁县充分利用好精准扶贫开发等政策机遇,走精深加工和高端品牌发展之路,推动硒锌资源大开发、产业大发展。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