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热心为民 造福一方——记东山局下派径里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添喜

2016-06-13 09:49:09

林宏坤 谢汉杰

 

现年43岁的李添喜,是东山县国土资源局的一名中层干部,2014年4月初,他带着组织的重托和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从县城来到前楼镇径里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驻村2年来,他进农家门、听农家言、想农家事、解农家难,为群众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谋经济发展良策

径里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45户1409人。由于三面环山,农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发展的突破口在哪呢?为寻求破题良方,刚上任他就深入到村民家中,开展促膝谈心取“真经”活动,几本厚厚的“民情簿”,记满了村民的呼声、意见和建议。经过调研,他提出了“办好难事实事,建设富美径里”的思路,得到村党支部和当地干部群众支持。为帮助村里加快发展经济,他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的方式,带动村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科学引种台湾水果,扶持养殖能手到渔村发展水产养殖业等,取得了可喜成效。去年,有120个家庭实现增产增收,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9户村民脱贫致富。

真心为民办实事

径里村有一条东英溪,多年来,由于沙土、水葫芦等杂物堵塞,造成淤泥堆积、污水横流,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群众急盼能够清理。李添喜到任后,经多方争取资金,累计投入10万多元,并积极发动村民投工投劳,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条长800多米、宽30多米的东英溪1号段清淤、两岸堤坝砌石、绿化等建设任务。

为改变自然村村道窄小、路面崎岖不平的“行路难”状况,李添喜多次到有关部门联系,反映情况,用自己为民办实事的一片真诚,换来县财政、交通等部门的支持。2015年7月初,这条长320米、宽4米的路段开始施工,如今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之前,径里村仅有一座3间房的小楼供村委干部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经县教育部门同意,村里决定将闲置的村小学三层教学楼改建为村部综合楼。为解决改造资金短缺问题,李添喜主动争取县国土资源局资助9万多元,加上县里其他部门的支持,共筹集40多万元投入新村部修建工程,目前已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不仅为村委班子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场所,而且也为村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和开展文娱活动提供一个好去处。

帮助群众解难题

上世纪90年代,东山县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径里村有一部分村民因申请人姓名写错或因去世、外出等多种原因,至今仍没有领取或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李添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国土局领导反映这些情况,核实情况后,该局地籍股很快就派人到村里进行勘测丈量。去年6月25日,县国土局到径里村开展送证、送法下乡活动,现场有98户村民领到了期盼已久的土地使用权证。

该村村民孙财金介绍说,他家的土地使用权证申请人原来登记其父亲孙亚乓的姓名,但父亲已去世多年,原先的土地使用权证一直没有去办理变更手续。“这次重新办理,在国土部门的帮助下,没花几天时间就顺利领到新的土地使用权证了,真是太好了。”他高兴地说。

村民孙进兴告诉笔者,他因一时疏忽,将土地使用权证申请人错写成孙振兴,虽然名字“进”与“振”一字之差,但他一直没在意,便没去重新申办。现在好了,在李添喜的帮助下,县国土局重新予以更正,并办理了新的证书。当他接过崭新的土地使用权证后,双手紧紧地握着李添喜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20年没办成的事,这么快就办好了,压在我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真是太感谢你们的帮助了。”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