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守住“红线” 提升效益——建瓯市小松镇加强耕地保护纪略

2016-05-19 09:24:05

陈龚清

 

地处建瓯北郊的小松镇,有一片绵延十数公里的万亩“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该镇常年保持水稻播种面积2.89万亩,水稻产量常年亩产达500-600公斤。而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的种植模式普遍实行,使当地的农民和农业企业都能从对田地的辛勤耕作中获得可观的回报,人均年收入和企业效益都实现持续增长。    

小松镇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与其在加强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无关系。

该镇建立了镇、国土所、村三级责任监管机制,实行镇挂点领导包片,工作组长包村、国土所干部联村的“三位一体”耕地保护联动机制;镇与各村(场)年年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并严格耕地保护年度绩效考核机制;明确了耕地保护措施,加强了耕地保护移动执法动态巡查力度,严格落实一级巡查区域巡查每个月不少于3次、二级巡查区域巡查每个月不少于2次,三级巡查区域巡查每个月不少于1次的巡查频率,做到了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严把耕地占用报批关,凡占用耕地的必须依法按程序报批,先补充同等面积且质量相当的耕地。

记者从建瓯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建瓯市政府每年都与小松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该镇也与各村组、农户分别签订保护目标责任书,将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地块、落实到户。

近年来,对在如何严守国家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小松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该镇定高村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400亩耕地通过土地平整后承包给了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采取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栽培管理技术,从以色列、土耳其、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优良蔬菜品种进行种植。目前,该公司已投资24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现代化的钢构大棚230多座,配套使用温光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灌溉自动喷灌系统等,全部实行无公害生产,通过科学种植管理,产量大幅度提升。公司采取轮种方式,一亩耕地上,第一季种黄瓜,第二季种辣椒或西红柿,合计产值可达6万余元,比农民常规种植水稻、蔬菜等高出3.4万元,400亩就可增加产值1360万元。

这些农业公司的落户,不仅带来了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理念,也让当地农民获得地租和工资的“双重”收入。农业公司按前3年每年每亩400斤稻谷以国家收购保护价折算款500多元付给农民,第4年为500斤,第5年起每5年递增10%,以增加农民的地租收入。此外,公司还招收当地农民成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基地从事种植、剪枝、收获等工作,每人每年获得的工资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企业进驻后,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生产实行工厂化管理,整理后土地的产出率比整理前提高了18%至20%。而排灌设施、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当地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普遍提高,一些农户从过去只种一季或两季水稻,到现在实行“菜—稻—菜”轮种或者种植三季蔬菜,年均收入轻松过万元,土地产出效益大大提升。

小松镇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做法是建瓯市坚守耕地红线,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建瓯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主任,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乡镇参与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具体业务工作。在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中,建瓯市国土资源部门还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设立图形工作站,配置服务器、绘图仪、全站仪等软硬件设备,完成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整治监管系统、建设用地报批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形输出、面积量算、地类查询等实时网络化服务、监控体系。

正是靠着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落实到位,“十二五”以来,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瓯市耕地面积始终保持在60万亩以上的高水平,全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539片,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6.36%以上,真正做到了落实耕地责任目标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保护耕地教育与强化耕地管控并重、国土部门执法监管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监管并重。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