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晓平 王华耀
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村民张礼诗日前领了一笔杂交水稻种子款,他算了一下,在亩产和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去年种田的收入比上一年度足足多了2000多元。
“这是新增半亩田的收入。”4月14日,张礼诗向笔者介绍说,去年,村里实施旧村复垦,他在叶源坑小组的旧宅基地变成了良田。“以后再也没有叶源坑小组这个称呼了,这是好事,说明人更集聚了。”
叶源坑原先有31户人家,86口人,离村部5公里,是比较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2002年遭受洪灾后,村民陆续搬到村部附近,盖起了新房,但老宅也没有拆掉,用来堆放农具和杂物。
慢慢地,叶源坑搬空了,只留下几十座旧房屋和几个不舍得离开老宅的老人。眼看无人照看的老宅日益破旧,村民们无不感到惋惜,也一筹莫展,想拆,但拆完空置在那,又有点舍不得。
“都是自己一砖一瓦垒起来的,虽说又盖了新房,但看到老宅破败下去,心里也不好受。”张礼诗说,和他一样想法的人不少,但又能怎样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杂草丛生,看着房屋腐朽。
去年初,好消息传来,村里争取到了县国土资源局的旧村复垦项目,凡是拆除旧宅进行复垦的,不仅有补贴,复垦出来的农田,还归旧宅的主人耕种。
张礼诗一听乐了,忙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房子、院子加菜地,一共有300多平方,不仅可领到一笔可观的补偿款,还能新增0.5亩的农田。
“这么好的事,绝大多数村民都支持。”上黎村党支部书记邱模清说,只有82岁的老人邱美秀舍不得搬出住了几十年的老宅子。经过村里和家人的反复劝说,又看到周边的邻居一户户都搬进新居,在村部附近生活,看病、买菜、坐车、赶集,样样都方便,老人才同意搬迁。
“要做就要按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复垦为水田的,可以按核定的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收益的10%奖励。”一同前行的里心国土资源所所长余建发说。叶源坑旧村复垦项规模面积24.05亩,复垦后新增耕地22.13亩,省国土资源厅核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1.13亩。旧宅基地复垦后沟渠畅通,水源充足,全部种上双季稻,仅单季每亩就可收成600多斤谷子。
旧宅基地复垦后,为了便于村民耕作,村里决定修建水泥路,资金不够,从叶源坑走出去的致富能人甘传辉捐资40万元。
如今,叶源坑虽然没有了住户,没有了炊烟与鸡鸣犬吠,但多出了大片的良田,多出了浓浓的绿意与丰收的希望。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