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6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获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地质工作以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增强地质工作服务功能为立足点,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服务与支撑水平,大力推进“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5年来,全省共提交矿产地79处,其中大型9处、中型29处、小型41处。
“十二五”期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资金243322.34万元,其中投入矿产勘查资金172245.72万元。5年来,累计开展矿产勘查项目1124项,完成钻探工作量164.26万米,坑探6.42万米,槽探64.18万立方米,提交矿产地79处,其中大型9处、中型29处、小型41处,实现了预期8处大型矿产地的目标。9处大型矿产地分别为龙岩马坑外围石岩坑铁矿、上杭罗卜岭铜(钼)矿、建瓯上房钨矿、永定县大排铅锌矿、上杭洋坡坑稀土矿、尤溪县龙门场—十字隔、漳平岭兜水泥用灰岩、安溪湖上水泥用灰岩、永春县纸坑矿区水泥用灰岩矿。5年来,我省一批矿产新增了资源储量,其中,煤2.25亿吨、铁矿石1.02亿吨、钼金属量26.01万吨、金金属量33.41吨、银金属量1924.61吨、叶蜡石(含寿山石)矿石量98.28万吨、萤石(CaF2)371.39万吨、水泥用石灰岩9.49亿吨、高岭土746.68万吨、锡金属量0.55万吨;铜、钨、稀土等矿产也新增了资源储量。
“十二五”期间,我省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项目83项;开展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3项,完成1∶5万图幅41幅,面积1.85万平方千米,查明了工作区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在地层、侵入岩、火山岩、构造及矿产等方面均取得较丰富的成果。5年来,我省还在整装勘查区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完成1∶5万图幅39幅、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基本查明了各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床类型,新发现了龙岩石岩坑铁矿、武平何屋铜矿、连城坪上煤矿等一批找矿靶区,提交了矿产地21处。■ 齐培松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