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思伟 蔡亚群 贾 峰
腊月下旬,“霸王级”寒潮抵达东南沿海,给漳州山区带来霜冻,随后是十多天的连绵阴雨。在南靖县山区,时见成片的枯叶竹林,这是寒潮留下的“冻伤”。这样的降温降水较往年罕见,国土资源人不敢怠慢,对重点地灾点紧盯巡查。“这次降水虽没有汛期严重,但还是得走一走,看一看。”南靖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王雪芬说。
船场镇集星村下圩地灾治理点位于山梅公路旁,2015年被列入省级挂牌督查地灾点,治理工程当年10月完工,削坡减载2万立方米,构建了5级拱形骨架护坡。“今后可以有效抵御暴雨侵袭,减少坡体冲刷,确保坡脚居民安全。”南靖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简国顺介绍,原来路基开挖形成60多米的边坡,2014年5月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幸好预警及时,49户253人安全避让,没有伤亡。
目前,南靖县100个地质灾害点全部都有挂钩领导、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各村都有配备防灾报警工具和物资,险情较严重的6个地灾点分别列入省级和市级督办点,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平安祥和的日子背后,是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不懈的守护和投入。多年来,漳州市国土资源部门把每年的常规动作做实做足,汛前排查防患未然,充分发动群测群防,预警后全力以赴。去年全市共排查确定地质灾害点449处、高陡边坡2744处,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共800人,设立警示牌449个。去年8月台风“苏迪罗”正面来袭,漳州市国土部门组织危险区群众3634户15396人应急转移,台风过境后,无人员伤亡。
“其实,应对地质灾害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地灾点治理、搬迁。”漳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敏说,2006年以来,该市治理重大地质灾害点78处,7000多人免受地灾威胁;搬迁地灾隐患点居民235处,涉及227个村8087户32830人。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乡镇、村共同努力,安置点大都建在了集镇、中心村和工业集中区,使群众能享受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旧村复垦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腊月廿六这天,云霄县下河乡新坡村,吴大妈支起大锅煮粽叶,准备制作年糕,邻居们红红火火置办了年货,放起鞭炮。他们是从梅林村搬迁而来的,100多户安置房屋统一规划建设,离县城近,生计也多,群情踊跃,从开工到搬迁只用了5个月。同一天,云霄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柯松洲正组织人员对和平乡遗谷径小学地灾治理点开展日常巡查,该地灾点于2015年底刚治理完成。“虽然地灾点已经治理完成了,但为了学校师生们的安全,我们还是趁着学校放寒假再巡查一遍,这样才安心。”柯松洲说。
临近春节,龙海市紫云公园登山健步的市民络绎不绝。公园依山而建,曾有8处滑坡点,2011年开展治理,治理工程别具匠心,防灾宣传刻于山体花岗岩贴壁,与景观融为一体。游人不时驻足阅读,转身眺望市区,山海之间生态文明的前景更加清晰。
在祥和的年味中,国土资源人也体会到了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舒心。而春节过后,漳州局地环科工作人员便将赶赴各县,督促尽早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措施,开展防灾演练和培训;4月前要公布新编制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开始忙碌而充实的又一年……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