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培松 张信辉 陈 熙
今年金秋,记者在邵武市采访时,邵武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林锦霖介绍说:“城郊镇开发山口村同青溪河漫滩,回填客表层土16万多立方米,经过整理,新增耕地1200多亩。今年,城郊镇政府与两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计划流转山口村这片新开发整理的耕地,建设大棚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这是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者立即赶往城郊镇山口村采访。
从邵武市乘车,约35分钟,我们就来到离高速公路不远的城郊镇山口村,走近土地开发项目区,举目望去,同青溪畔平畴千亩;走进土地开发项目区,地里的蔬菜绿油油,田中的稻谷沉甸甸。同行的城郊国土资源所所长傅建胜顺手扶起一枝黄澄澄的稻穗数了数,“哦,真不错,有200多粒谷子,一亩能收千斤。”
沿着田间路,边走边参观边听介绍。山口村土地开发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也是邵武市开展耕地表层土剥离回填再利用的试点。该项目区原属同青溪的河订、河漫滩和江心洲区域,2013年11月竣工,项目总规模1323.88亩,总投资1029.33万元,新增耕地1266.71亩,新增耕地率达95.68%。
近年来,邵武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占用了一定数量的耕地,表层土资源较丰富。为有效保护这部分珍贵的优质耕地表层土,邵武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过程中注重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尝试改变过去建设占用耕地的表层土处理办法,开展耕地表层土剥离回填再利用试点工作。在实施城郊镇山口村土地开发项目过程中,邵武市国土资源局主动协调地处城郊镇的水尾工业平台(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和建设用地单位对接,经与设计单位多次沟通、现场查勘、反复研究,最终提出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平台管委会和建设用地单位的建设要求,从施工现场直接剥离耕地表层土运输至山口村土地开发项目区回填的施工方案。
林锦霖介绍说:“城郊镇山口村土地开发项目共回填耕地表层土16.29万立方米,耕作层厚度为20厘米,其中,原有表层土剥离回填0.3万立方米,客表层土剥离回填15.99万立方米,所有客表层土来源于水尾工业集中区被征农转用土地剥离的表层土。耕地表层土赛黄金!通过实施耕地表层土回填增加新增土地耕作层厚度,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使新增耕地等级达到6-7等,新增耕地成了新良田。”
山口村土地开发项目区不仅交通便捷,而且又位于同青溪中上游,上游基本无工业等污染,开发后新增的耕地适宜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实施优质高效农业规模化、高品化生产。“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4月30日,福建日同辉太阳能应用技术有限公司、邵武华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城郊镇政府签订了现代高效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书,项目投资8亿多元。该项目将落户城郊镇山口村,计划流转山口村1500-2400亩农用地,建设以菇类、菌类、花卉种植为主的高效高标准农业大棚,并同时依托农业大棚棚顶敷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再建设一座相当于装机容量50-80兆瓦光伏发电站。
听介绍,大棚光伏发电项目也称“农光互补”项目,它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将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不改变土地性质,还可以将空间立体利用,产生清洁电力,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带来双向效益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按照一期50兆瓦计算,年平均发电量约为0.6亿度,年电力收入约0.72亿元,年创税收可达2000万元以上;而且光伏发电项目可以实现零排放,生态效益相当可观。伴随高效农业大棚农作物的种植,还可配套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生物有机肥项目,以及物流配送项目,都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城郊镇山口村现代高效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目前正在上报审批中,预期2016年上半年投入建设。届时,山口村土地开发项目区将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促进山口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