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龚清
从寿宁城关出发,乘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该县大安乡东部的亭溪村。走进村里,山村四周青山叠翠,屋舍依山而建,一条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一派安静祥和景象。
2013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调查发现,寿宁有58.2万亩富硒土壤和68.8万亩富锌土壤,其中,亭溪村有1.28万亩土地富含硒、锌。有如此丰富的一个资源“宝藏”,可是长期以来,村民们却守着几亩薄田和茶叶过日子,找不到致富方向。加上劳动力流失严重,使得亭溪村一直没能摆脱贫困的帽子,成为典型的县郊“灯下黑”村。
2014年4月初,省地矿局下派挂职干部王仁翻来到亭溪,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去年,亭溪村被寿宁县委、县政府列为打造寿宁富硒富锌农产品品牌战略核心地带之一。我们依靠这个有利时机,从富硒富锌土地的开发利用入手,进行富硒富锌农产品开发和乡村自驾游开发建设,力争将亭溪打造成最美富硒富锌养生休闲生态村。”王仁翻告诉记者。
在村头,记者看到一片刚收割完水稻的耕地,地里稻茬清晰可见。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硒锌资源的开发利用,让这里生产的粮食、蔬菜大大增值,荒废多年的水田都变成了‘聚宝盆’。”村委会主任叶荣卓介绍说,在寿宁县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的指导下,村里设立了“亭溪富硒富锌生态农业千亩示范基地”,以水稻为主导产业,辅以果蔬、旱作物种植。一年来,在村两委的组织带动下,亭溪村掀起了一股开发荒地、复垦耕地的热潮,种植水稻面积已达850亩,所种的40多个农作物经农业部门检验后确定富含硒锌元素。目前,全村硒锌水稻总产量达34万公斤,大米售价每公斤达60元,比往年提高了10多倍。所产农副产品被游客或客商抢购一空,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元,村集体也有了稳定收入。更可喜的是,一批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看到硒锌产业发展的前景,陆续从外地回村创业。
采访中记者获悉,依托硒锌产业的兴起,亭溪村两委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亭溪村三年建设规划》,提出“打造生态硒锌养生村”奋斗目标,一方面大力进行高标准农田开发建设,一方面按“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小车后备厢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去年8月,一位厦门游客到亭溪村游玩后,对村里的农副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走时,向村民购买了黄豆、地瓜等农产品,直至装满小车后备厢,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受此现象启发,村民们发现,“后备厢经济”大有可为。截至目前,亭溪村已吸引3万多名游客前来旅游,平均每人的消费额达到50元,旅游收入十分可观。以往村民家的土鸡蛋吃到臭,还要往外扔,现在都被游客购买一空,甚至供不应求,达到“东西不出村,要买你进来”的效果。如今,许多游客来之前都提前打电话预定农产品,否则就有可能走空。
在亭溪村温坪自然村的后山上,记者见到,原先的抛荒山地经复垦、开发后,已成了果园。王仁翻说,从温坪到亭溪村沿路的300多亩山地复垦后,将种上猕猴桃等高优水果,供游客采摘。
为了将硒锌产业真正做强做大,让宝贵的资源兴村富农,在王仁翻的推动下,村两委及村里致富能手共同出资,全村150个村民参与成立了亭溪富硒富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共同开发富硒富锌资源,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王仁翻告诉记者,村里长寿的老人特别多,全村441户,1522人中,百岁老人有3人,90岁以上有11人,80岁以上59人。以前不知道老人长寿的原因,现在谜底揭晓,富硒富锌的土地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人们长期吃富含硒锌的农作物,在良好的生态中适当劳作,得以延年益寿。“广西有巴马、福建有亭溪!我们有信心将亭溪打造成全省最美的养生休闲生态村。”对此,他自信满满。
“目前,我们还与多家省内外中药、农业开发公司商谈,为村民争取富硒富锌产品生产订单。不久的将来,亭溪将成为一个真正富裕的长寿村。”
田间,荒废的田地重获生机;山头,葡萄、猕猴桃等特色农业硕果累累;林间,山羊、猪仔满地觅食……如今,亭溪村各项特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得益于富硒富锌土地整理及开发利用,亭溪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财之道”。“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雕琢精品农业。明年大家再来,一定会看到一个生态环保、绿色富足的新亭溪。”王仁翻笑着说,语气中充满了豪迈之情。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