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生态宜居新家园——南平市西芹镇灾后集中安置点新亭社区见闻

2015-11-27 15:13:32

本报记者 齐培松

 

金秋时节,记者在南平市采访地质灾害搬迁工作,听介绍,九峰山下,三溪之滨,有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南平市延平区灾后集中安置点新亭社区,她也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灾后集中安置点。百闻不如一见,日前记者专程走访了延平区西芹镇新亭社区。

从南平市中心坐车半小时,我们来到了西芹镇新亭社区,举目四望,经平整的山坡上,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步行在社区宽阔整洁的道路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沿街有超市、水果店、美容美发店……走进新亭社区就如走进城里的居民社区,记者觉得这里比福州城里有的社区还要优美、宜居。

我们沿着社区内的道路边参观边听介绍。2010年6月18日,南平市延平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大面积、高强度的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山洪爆发、溪河水位猛涨,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延平区21个乡镇、街道全部受灾,受灾人口达3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75974人。经核实,延平区实际重建户5000户,安排了39个灾后集中重建点,新亭社区就是西芹镇灾后重建安置点之一。2011年6月,西芹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选择新亭山坡地为安置点,启动了灾后重建安置工程。经过4年多建设,一个崭新的新型农村社区矗立在新亭青山绿水之间。

西芹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谢开智边领路边介绍,新亭社区占地592亩,规划安置3241户,1万多人,分三期建设。一期为灾后集中重建点占地212亩,建45幢楼房;二期占地260亩,为新农村建设和林业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农贸综合大楼、主题公园。三期占地120亩,建设一批独立式公寓。按照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的定位,以建设新亭精品小区为目标,西芹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度,小区功能日趋完善。目前小区绿化面积达3.5万平方米,同时还修建了幼儿园、文化中心大楼,建设了2个篮球场、1个网球场、3个公园,添置了全民体育健身器材10套。一个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宜居环境已经形成。

“这个安置点建在开阔的小山坡上,不受地质灾害威胁,又地处城市近郊。一期为灾后集中重建,安置房全部为六层的公寓式楼房,分为140平方米、120平方米、90平方米三种户型;为使特困的受灾户也能住上新房,该安置点还配建18套50平方米公寓,目前已有958户灾民搬入新居,其中地灾搬迁户720户。二期为造福工程及地灾搬迁安置,共建13幢约800套住宅,其中地灾搬迁户约130户;现在受地灾威胁的村民大部分搬离了地灾点,再也不用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地灾搬迁群众对安置点的新住宅都很满意。”延平西区国土资源中心所负责人应木生介绍说。听介绍,受灾农户搬迁后,旧宅基地实施复垦,新增耕地形成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经网上交易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住房灾后集中重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6.18灾后,南平市国土资源局迅速成立了重建家园工作指导组,下设四个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挂帅,带领业务骨干会同积极配合规划、建设等部门,科学合理地做好灾民重建家园的规划与选址工作;按照少占耕地不占基本农田的原则以及当地的防洪标准,选择地势较高的低丘缓坡地进行重建,避开水边、山边、低洼地和易发地质灾害地带,确保新村建成后能够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不留安全隐患;在测绘保障方面,该局及时快捷地为灾后重建免费提供1∶500、1∶1000电子图等各类地形图。西区国土资源中心所增强服务意识,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对灾后重建家园特事特办,对灾民建房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管理费、发证登记费等费用。为了尽快让灾区群众拿到土地证,南平市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地籍调查及审批工作,加快灾后重建办证工作进程,及时将土地证办好,主动上门服务,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民的心里。

在新亭社区主题公园前,谢开智介绍说:“新亭社区的建设规划采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将新亭社区建设与南平西区开发、新农村建设、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紧密结合,邀请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新亭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努力打造规划科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居住小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优美的宜居环境,让地灾搬迁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如今,非地灾点的村民也想举家搬迁到新亭社区。″”应木生接着高兴地说。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