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让移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记连城县姑田镇洋地村村支书巫海光

2015-11-05 15:37:40

周宗胜 江衍淮 童礼斌

海拔640米的连城县姑田镇洋地村,耕地面积700余亩,林地26000余亩,毛竹丰产林3000余亩,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51户681人,其中从长汀县琴源水库迁入的移民有260人,是连城县最早的移民村。

1977年,洋地村群众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来自长汀县琴源水库的库区移民。30多年来,当地干群与移民乡亲和谐相处,结下了深厚的亲情友情,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移民群众由衷称赞:“这是今年已经69岁,连任27年村支书巫海光心系移民,造福移民的结果!”

致力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

1987年,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的巫海光当选为洋地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村里“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无学校、无村部办公楼”的落后状况,他下决心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让移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从1987年到1992年,巫海光带领原村两委共筹措专项资金400多万元,开通了宽4.5米、长17公里的交通4级公路。1989年,筹措资金18万多元,从连城县塘前乡水源村接入3.2公里长的高压线路到村部,同时架设5个自然村低压线路,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问题;筹措资金8万多元,建设储滤水池,埋设引水管,让村民用上了自来水;筹资30多万元,建起了一所山村小学,结束了村民子女无处上学的历史;筹措资金25万元,建起了两层村委会大楼,结束了“谁担任村支书,村两委会议就到谁家开会”办公的尴尬。1997年,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通讯部门支持,从镇区牵入光缆12公里,成为第一个通电话的山村。2007年,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了移动、联通、电信三个基站,开通了宽带,解决了山村群众“上网难”问题。2008年,巫海光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支持,将原来的交通4级公路建设成宽7.5米、长13公里的水泥路。2013年,又在全村开通了无线调频广播,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计生国策、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

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

俗话说“靠山吃山”。巫海光通过农业部门了解到,该村海拔640米,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宜种植烤烟、优质稻、槟榔芋、生姜等农副产品,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病虫害少,降本增收的优势。他动员移民群众念好“山字经”,因地制宜立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形成了春夏季种植烤烟,秋季种地瓜,冬季种蔬菜;春夏季种植生姜,秋冬季种植时令蔬菜的科学轮作栽培模式,取得了年亩产值超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林业生产方面,巫海光积极联系县、镇林业部门,组织移民参加毛竹丰产林栽培技术培训班,提高移民科学管理毛竹林的水平。如今,笋竹资源已经成为移民户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出了巫生旺等一批依靠科技兴农发家致富的“科技兴农示范户”。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移民幸福指数

去年,巫海光还积极争取上级移民局的支持,进一步改善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该村被列入省移民开发局移民村庄整治示范村。该项目计划投入500万元资金,分3年实施。目前,已完成墙面粉刷5000余平方米,瓦片屋改琉璃瓦22000余平方米。通过整治,彻底改变了移民户晴天瓦缝透光,雨天屋顶漏雨的现象。河道整治已完成清淤和砌坎工作。在村庄沿河路竖立了总长421米的雕刻有警示和励志教育联文的大理石栏杆。为村民的菜园提供标准加工的竹篱笆。每个家庭户发放2个分类垃圾桶,村民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再由村保洁员收集进行统一处理。家园绿化分为庭院绿化和房前屋后绿化,庭院绿化以兰花、锦上添花等花卉型小型盆景为主、房前屋后绿化,以桂花树、四季含笑、红茶花等常绿树为主,绿色养眼的宜居环境格外温馨。

今年,巫海光又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筹资78万元,建设占地250余平方米的两层老年人活动中心,现正在进行墙面装修施工;同时在建的5000平方米的移民休闲公园,主体景观亭也在装修中;投资20余万元安装了70盏美观实用的节能路灯;完成了村部至5个自然村移民户家的路面硬化。“生产发展、村民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洋地移民新村的真实写照。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