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3年以来,龙岩市利用国土资源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
——用地指标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在保障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增加长汀、武平、连城等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优先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入园项目用地,2014年上报3个县工业用地2747亩,占全市的30%。
——积极实施土地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2013年以来,全市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1718个,总规模47.74万亩,新增耕地20.06万亩,每亩增收100元以上,改善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用好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2013年以来,全市实施旧村复垦项目345个,新增耕地1.39万亩;通过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出售指标9302亩,为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25.57亿元。
——用好矿业发展政策,推动老区可持续发展。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支持下,开展新罗万安、武平金桥稀土矿区普查,推断氧化稀土资源量43.29万吨;上杭紫金山矿区外围金铜多金属矿等3个矿区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推进探转采工作,整合41个中小型非煤矿山,2014年全市产出矿石量7298.05万吨,实现原矿工业产值87.52亿元。
——落实地灾户搬迁政策,改变农民居住环境。落实好地质灾害点搬迁政策,近两年投入补助资金1.04亿元,完成地灾户搬迁9713户、4.93万人。向上争取地灾治理补助资金5503万元,完成50多个地质灾害危险区治理项目,减少受威胁群众621户、4368人。
在此基础上,龙岩市通过“五查五看”,即:查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制定实施生存救助、就业辅助、生产扶持、住房建助、医疗援助、就学资助、科技帮扶、社会捐助、结对扶助等“九到户”措施,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精准帮扶贫困户。同时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社会扶贫、产业扶贫、干部人才工作、资金使用管理、精准管理等六大工作机制,通过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凝聚各方合力,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努力,2014年全市减贫人口9157户、28421人,减贫率达22.23%,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减贫任务。 ■ 吕洪荣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