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龚清 林星焕
德化县地处闽中戴云山麓,地形崎岖不平,当地许多民居依山而建,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居环境呈现“脏、乱、差”景象。一直以来,不少住房困难人员、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和旧村复垦需要重建的住户,都希望居住条件能够得到改善。如今,在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下,他们逐步告别低矮、昏暗的土木房、木瓦房,住上安全、整洁、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楼房,长期盼望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他们的安居美景图是怎样描绘的呢?
申请建房,实行一条龙服务
葛坑镇兰田村的苏龙生与两位兄弟一起居住,一大家族共11口人挤在一座100平方米的旧木瓦房里,居住条件差,是当地的住房困难户。2014年4月,他向葛坑镇国土所申请旧基地翻建。当月,县、镇国土资源部门人员就到实地进行勘察测量,6月份,审批手续获得县政府批准,镇国土资源所将《建设用地许可证》送到他手里。
“当下,村民申请建房手续简便、服务快捷、免交费用、迅速审批,群众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我要为德化县国土部门的工作点个赞。”苏先生说,过去,村民申请建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找村、乡镇、县里的好多人,要等很长的一段时间。如今,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很快地把事情办成,这令他感到很高兴。
近年来,为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德化县国土资源部门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坚持做到规划、选址、勘查、审批一条龙服务,县政府一年集中审批4次,让群众无需多跑路就可拿到审批手续。
搬迁安置,远离地灾威胁
三班镇枣兴小区是德化县政府专门为南埕镇枣坑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00多户村民设计建设的搬迁安置小区。2007年8月,南埕镇枣坑村遭“圣帕”强台风袭击,使该村发生山体断裂、滑坡地质灾害,威胁着该村4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群众安全,德化县政府决定对该村群众进行集体搬迁安置。经过一年的规划建设,枣兴小区建成,枣坑村地灾户们从此彻底告别地灾威胁,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目前,德化县共有地质灾害点480处,地灾隐患点2867处。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搬迁安置是首选。为此,德化县国土资源局科学谋划搬迁安置工作,分别采取重新规划自建安置、集中搬迁安置、进城购房安置的措施,让群众远离地灾威胁。“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特别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帮助,我们才能搬进新居,不再受地灾威胁,才拥有今天这样的安定生活。”枣坑村地灾搬迁安置户陈建华这样说道。
多年来,德化县先后投入1亿多元,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建成了“阳馨新村”、“枣兴小区”、“丘埕小区”、“大坂新村”等多个安置区,已有1000多户4000多人搬入新居,彻底告别了地质灾害威胁,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旧村复垦,再造新家园
对于汤头乡岭脚村的村民小郑而言,旧村复垦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而且他在德化城东分得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成家的愿望很快就可实现。
在开展旧村复垦工作的同时,德化县还专门在城东新区选址建设了一处旧村复垦安置区,土地面积124亩,规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设套房3262套,安置人口约1万人。此举既调动群众参与旧村复垦的积极性,又满足他们进城落户的愿望。
近年来,德化县通过开展旧村复垦,新增耕地3000多亩。大铭乡农民在旧宅基地上开垦耕地种植生姜,每亩产量可达4000—5000斤,年均增加收入5万余元。在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的同时,群众也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经济收入也相应地得到增加。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