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永春县日前决定,开展天湖山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长效机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发展。
永春县提出,通过对天湖山煤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再普查、再梳理,加强煤矿地质勘查,查明煤矿在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硐)、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同时通过普查治理工作,完善煤矿地质基础资料,建立健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长效机制,对各煤矿的老空区积水划定警戒线和禁采线,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从根本上治理事故隐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永春县要求,县国土资源局、煤管局、财政局、经信局、安监局和产煤乡镇政府按职责分工,密切协作,认真履行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煤炭地质勘查管理,督促煤矿企业加强生产、建设期间的地质勘查,查明隐蔽致灾因素和有关开采条件。煤炭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区域性水害普查治理,督促煤矿企业落实生产、建设矿井的实测填图、交换图纸、密闭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财政部门牵头负责安排区域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经费,建立煤矿水害防治专项资金。各煤矿企业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和完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体系,确保普查治理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