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洪荣 齐培松
记者近日再次来到上杭县南岗黄竹坑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三台挖掘机正挥舞着铁臂破碎着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狗肝土”的紫色石块;几十辆大型运土车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由广东启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杭县实验中学合作投资17051万元建设的实验中学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10.78亩。整个校区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涉及土石方量为30万立方米,第二期工程涉及土石方量为25万立方米。该项目将昔日无人问津的一块劣质土地,通过实施破碎石块、填土抬高等工程,变成一个可容纳60个普通中、小学班,学生规模达2900人的新校区。整个校区不需占用一分耕地。
上杭县文化产业园区位于临城镇龙翔村,距县城约4公里。据上杭县南岗工业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是一大片坟茔遍布、树木难长的低丘缓坡,表土层下,是一种非土非石的紫色土质。这片土地,既没有普通土质的粘性,也没有花岗岩石材的坚硬,当地村民用锄头疏松表土得花好大力气。由于这类紫色土质无法种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数百年来静静地任凭风吹雨淋,不知名的小树和杂草自生自灭。
沿着宽敞笔直的园区道路行走,记者又来到上杭县医院施工现场,只见占地134.67亩的新址地面已基本平整完成,5台钻机正在进行地质勘探。上杭县南岗工业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叫做鸟不拉屎的癞痢山,周围全是不长草的小山包,后来我们通过分台阶式开发,把小山包削平后,变成了现在这100多亩的平地。”
上杭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康有富介绍说,上杭县文化产业园区由客家族谱博物馆、文化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及市民广场等主建筑组成,总规划用地面积695亩,总投资15.38亿元。目前,项目各场馆主体、室外配套附属及国际酒店、演艺中心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正进行客家族谱博物馆布展及相关收尾工作,累计已完成投资约11亿元。此外,文化产业园还集聚了上杭县实验中学新校区及上杭县医院等民生项目。今年6月前,这些民生项目建设用地已全部获得批准。
据介绍,早在十年前,上杭县就创造性地提出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地发展工业的新思路,把位于临城镇南岗这片杂草丛生、坟穴遍布的荒坡野岭开发成1650亩的工业用地。此举跳出了占用耕地发展工业的窠臼,实现了当地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发展、经济项目增多政府财政增收而耕地面积没有减少的双赢格局,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科学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
2012年12月,上杭县被列入福建省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县。该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全力推进试点范围的勘测定界和试点项目区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并根据辖区内低丘缓坡地规模、条件、区位等,编制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类型。同时,该县还采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项目管理,把项目实施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等措施,将适宜规模开发的坡地根据连片情况、难易程度、用地条件等进行科学安排、合理规划、分批实施。截至今年6月底,先后规划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面积9000亩,其中蛟洋工业园区2000亩,南岗工业园区4000亩,北部新城片区3000亩。2014年,上杭县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节地型、生态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示范区。
上杭县南岗工业园区主任黄仲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理开发利用劣质坡地用于工业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又促进了上杭县工业化、城镇化和文化产业化的持续发展,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布局。”
在开发利用劣质坡地用于工业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护的关系?黄仲华告诉记者,首先在选址上,尽量少占或者不占生态公益林;其次是充分利用荒坡地或者疏林地,比如南岗工业园区的文化产业园区选定的建设项目用地坡度都在25度以下,并在项目布局时就充分考虑土方平衡,实行台阶式布局,避免大挖大填,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最大限度保护植被。同时南岗工业园区还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时,绿化面积要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