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土地整治田园美 产业发展增收益——将乐县万安镇土地整理助力设施农业发展侧记

2015-06-11 09:20:36

本报记者 陈龚清

5月14日,记者来到将乐县万安镇采访,汽车驶下高速公路互通口,就见到路旁一片连着一片的标准化蔬菜大棚。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不仅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而且这里出产的有机绿色蔬菜已经成为各大超市的“宠儿”、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谁能想到,这一切都基于土地通过整理后,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巨大变化。

土地整理,让设施农业扎根

万安镇地处将乐县北部,属国家级生态镇,三明市17个中心乡镇之一,也是全市12个现代农业示范乡镇之一。全镇人口1.04万人、耕地1.6万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多年来,由于自身资源条件所限,又缺少成片的工业用地,万安的发展始终难以突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面对产业基础薄弱、商业环境不足等自身的困境,万安镇及时调整了方向,制定了走生态农业道路的长远发展规划。

建设产业洼地,需要平台。万安镇许多耕地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均,农业基础设施陈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为了切实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2006年1月,万安镇决定对位于万安、孙坊、坊头、高坊、寺许等5个行政村的连片耕地进行整理,总规模4806亩,新增耕地532.8亩,项目于当年12月竣工。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万安镇坚持做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专项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等专项建设标准,新修排水沟总长17.4公里,新建田间道路10.1公里,新建农桥1座。经过整理,项目区内田块的排灌沟渠得到了疏通,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小块地变大块田,配套了田间道路,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区展现出一个“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的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轮廓,为推进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标准化田园与美丽村镇建设相对应。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如果土地不整理,哪有企业来落户?”万安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林水发告诉记者,土地整理完成后,万安镇突出产业化理念,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有序集中,变“零散化”生产为“规模化”经营。2010年开始,将乐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产业依托,相继引进了金森公司和利农集团两大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万安。在它们的带动下,现已有绿景生态米业、正元竹木制品加工、芥子园茶花品种基因库等8个项目入驻。万安镇还被列为三明市现代农业示范乡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龙头带动,拉动田间产业链

跟随着林水发,记者往利农集团蔬菜基地深处走去,只见一座座银色的温室大棚在道路两侧整齐排列,大棚里生机盎然,一畦畦绿色蔬菜青翠欲滴。“基地就在高速公路互通口两侧,运输很方便,蔬菜主要销往三明和福州。”林水发边走边介绍。2012年,利农集团在万安投资1.2亿元建设1500亩高标准、现代化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并打造集种植、分级、包装、冷藏、速冻、配送及直销等环节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这里已成为将乐农民创业示范基地,也是三明市最大的绿色设施农业基地,可年产优质果蔬2万吨。

在基地里,记者见到每个区都有一个蓄水池、一个泵房,3个小棚组成一个大棚,每个大棚都配有一套太阳能升温系统,在冬春时节的低温天气下能将棚内的温度提升10度左右,保证蔬菜一年能生产8茬。2013年,基地引进试种辣椒、黄瓜、苦瓜、玉米、菜心等新品种26个,开展肥料试验1个,应用了集约化育苗、大棚反季节栽培、遥控微喷灌和膜下滴灌、绿色病虫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无公害(绿色)标准化蔬菜栽培技术。为了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这里还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科学种植和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欧美及日本的生产标准控制农药使用,产品均符合国际出口标准,逐渐成为绿色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基地。

在同样实施了土地整理的坊头村,福建金森细胞工程种苗繁育中心的种苗种植区正在加紧建设。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这里道路笔直平坦,沟渠纵横相通。繁育中心经理陈光忠介绍,2014年初,该中心动工建设,项目第一期用地500亩,分为核心区、生活展示区、种植区三个区,是集花卉苗木生产、科技示范展示、农业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繁育中心。目前繁育中心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实施杂交鹅掌楸细胞工程种苗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将为做大做强将乐县种苗产业,调整全县杉松二元树种结构,促进城区一重山、绿色通道绿化彩化和生态修复提供苗木保障。

走进种苗繁育中心,技术人员有的在进行鹅掌楸胚性细胞扩繁,有的在进行瓶苗的转接培养。陈光忠指着实验房内架子上的一排排玻璃瓶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应用单细胞快繁技术繁育的10多万株鹅掌楸苗木已在光照培养室培养,下个月这些苗木将移栽到温室大棚进行炼苗。不仅如此,繁育中心通过组培各种苗木,还可以向市场源源不断提供像百合、兰花等多个品种的种苗供应。“通过细胞培育出来的苗木,一个是花枝率高、病疫少,性状统一,突破了种源和时间的限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大大提高;另一个是对土地的节约,土地成本降低了,整个经济效益就提升了。”陈光忠说。

土地流转,发动致富新引擎

“利农、金森等一些绿色企业入驻后,已经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村民等2000多人来镇区就业。在利农的蔬菜基地里,每人的年均务工收入有2万多元。万安村里参与土地流转的500多户农户,一年还有130多万元的田租收入。”万安镇党委副书记张光懿说,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得到了地租收益;在基地打工,可获得工资收入;同时,还可与基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包产定量的办法在流转给企业的土地上种植蔬菜,超收部分与企业进行分成。

据他介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进驻,不仅解决了土地利用率和流转土地之后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带动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当地一些比较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对土地的热情空前高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平台,发展起了自己的专业化经营。今年春节后,不少原来外出打工的人也留乡做起了设施农业的生意。

如今,以利农和金森两大基地为基础,带动高速和省道沿线村庄发展花卉苗木、果蔬等现代农业产业,万安镇目前已成立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62户居民种植紫薇、丹桂等花卉苗木700多亩、果蔬500多亩。

在利农集团的蔬菜基地里,有许多“外乡人”的身影。近年来,蔬菜基地在吸收本地村民就业的同时,还招收了不少贵州和四川的工人,他们在这里打工,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有的还在这成了家,对于他们而言,基地就是他们增收、致富的“开心农场”。

良好的生态设施农业资源,为打造乡村旅游提供了平台。万安镇还与福建农林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制订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计划整合万安现有的利农果蔬产品、绿景农大米、花卉苗木等旅游要素,并结合金森紫薇基地、单细胞繁育中心,集苗圃生产、苗木研发、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优势,策划并实施果蔬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游览、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万安旅游品牌。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