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古厝今朝成新田——看古田县如何推进旧村复垦工作

2015-05-07 08:54:09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天气逐渐晴朗,草木开始繁茂,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古田县吉巷乡薛后村旧村复垦项目区,昔日破旧的房屋和废弃的宅基地已不见踪影,呈现在眼前的是村民种下的长势良好的油菜花。“这些宅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既能保肥又能保水,十分适合作物生长,经过整理复垦,就可以变废为宝。”薛后村党支部书记郑启尧说。

在古田县,像薛后村这样存在大量废弃宅基地的村落有不少。如今通过旧村复垦,其中大部分村落都增加了耕地面积,也促进了村庄集聚。旧村复垦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转让收益金,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拆了旧村变良田,还修了机耕路、灌溉渠,生产生活方便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们对建设新农村的信心也更足了!”吉巷乡乡长洪心连说出了不少群众的心声。

古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福工程搬迁的实施,许多老旧房屋长期无人居住,缺乏必要的维护,大多成了危房、废房,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出现了安全隐患,群众要求旧村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2011年以来,古田县抓住省政府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契机,大力推进旧村复垦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14个乡镇共实施旧村复垦项目56个,总整治规模4024亩,预计新增耕地3587亩。

旧村复垦到底如何操作?农民能拿到多少款项?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产生的资金应循何种方式流动?是否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古田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宅基地转成耕地有一定的程序,先是由乡镇形成实施方案,县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经县政府批复以后,再报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审核完毕转报到省国土资源厅核定指标,核定后即可组织施工。新增耕地指标通过政务信息网的指标交易平台挂出,与其他市县进行交易,资金通过宁德市财政局拨付到古田县财政局。所有的资金都实行专款、专项、专户管理,用于新农村建设以及乡镇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包含村民拆迁补偿费、工程施工费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费用。

在这一过程中,古田县国土资源局还联合县财政局,对乡镇户头的资金走向进行核对,看资金的支出是否与报账相符。同时,宁德市国土资源局也组成稽查小组,不定期对该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稽查。

参照古田县政府制定的拆迁补偿和资金使用标准,吉巷乡、黄田镇等第一批实施旧村复垦的乡镇都根据实际,制定了旧村复垦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根据规定,乡镇统一给村里按每亩5.5万元的标准,再由村里补偿给村民,有房屋的补偿3.5万元/亩,空宅基地补偿2.5万元/亩。对于这一方案,村民都乐于接受。

吉巷乡旧村复垦工作始于2011年6月,现已实施了3期。当年,台风“南玛都”过后,吉巷乡政府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芹溪等12个村农村灾毁土地整治工作,项目涉及22个自然村29个片区1774人,需拆迁155栋房屋,实施后可新增耕地87.69亩。2012年初,吉巷乡又着手对薛后等18个村旧村复垦项目展开调查,项目涉及39个片区1523人,需拆迁房屋349栋,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35.3亩。

“在这两个项目的运作中,我们做到调查摸底,情况在心;宣传领会,政策入心;攻坚克难,上下齐心;认真细致,群众放心;效益明显,深得民心。”洪心连这样总结道。他说,为推动旧村复垦工作开展,他们组织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组织乡镇、村有关人员对空心村、空心房、危旧房、灾毁房及受地质灾害威胁搬迁与造福工程搬迁后的农村旧宅基地进行调查摸底,取得了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收集了许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旧房位置、产权、人数、面积、结构、属性及破旧程度、利用效益、村民意愿、补偿安置要求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

农村有很多大房子,涉及户数多,权属复杂,一些宗族内部意见不统一;还有一些村民注重风水,认为祖宅不能动,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拆迁复垦的工作进度。如何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吉巷乡的做法是通过会议、讲座、视频等多种形式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学习中央、省、市相关文件和《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学习读本》等材料,参考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并经常向市、县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汇报工作、请教经验。同时,多层次、多次数组织召开乡干部、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家族、家庭等会议,宣传政策、听取意见,并进村入户张贴标语、分发材料、宣传讲解,让广大群众明白,拆除旧房不仅可获一笔可观的补偿,而且新增耕地仍归原房屋所有权人耕作,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群众基础。

洪心连介绍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在目标的选择上,对水利、道路等配套设施以及生态环保、文化风俗等因素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在面积测量、新旧度评定、性质划分、补偿金额确定方面,特别是对于每户每人的产权面积、补偿金份额等情况,充分听取民意、严格界定、认真计算,保证公开公正,努力做到分得合理、分得满意。

把政策讲清,把好处讲明,把道理讲透,让农民明白旧村复垦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工作起来阻力就小了。渐渐地,“与其放着倒,不如拆了好”成为共识,村民参与旧村复垦的积极性与日俱增。

“实施快、数量大、收益多、质量好,是古田县推进旧村复垦工作呈现出的四大特点。”2012年11月9日,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在吉巷乡芹溪村召开旧村复垦现场会,该局党组书记陈宗森对古田县旧村复垦工作作了这样的评价。

在推动项目实施过程中,古田县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的原则,充分尊重屋主意愿,切实做到文明施工,甚至对于已签订拆迁协议,之后屋主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拆除的房屋,也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停止相关房屋的拆除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农民利益。在工程竣工后,又及时将复垦土地交付原屋主手中。为了鼓励农民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有的乡镇还为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物资,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农民站在地里,乐在心头。

黄田镇汶洋村一块靠着山坡、种满作物的田地,原是村民郑业仲的老宅基地。上世纪90年代,他家搬到离此2公里的汶洋新村,老宅成了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占地约430平方米,也是一块不小的地,但是要怎么处置,他一直没有明确的打算。在一次和村干部的聊天中,他听说把旧宅基地复垦成耕地,旧宅拆除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复垦后的耕地还归自己耕种。有这么好的政策,他二话不说,主动找到村委会,要求拆除旧宅,复垦旧宅基地。按照补偿标准,他家获得了1.6万元的拆迁补助费。

郑业仲说,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但是他兄弟几个都在家务农,他将自己在别处的耕地租出去,而对旧宅基地复垦的耕地,却留着自己耕种。虽然地不多,但旧宅基地复垦出来的地块,土质肥沃,用水便利,道路通畅,比深山陡坡上的土地收成要高得多,种植地瓜、蔬菜等作物,一年的收入有1.5万元左右,对于他家而言,这也算是额外增加的一笔可观收入。

“把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完全遵循村民自愿原则。”黄田镇副镇长李品辉说,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一处老宅户数比较多的情况,总有几户不愿意拆,或者对补偿款分配存在争议等,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就请村干部出来当“娘舅”,将几户人家约在一起,谈清楚分配方案,直到大家都没有意见后才开始拆除房屋,进行复垦。

除了这些有房子的村民,还有一些后来落户没有耕地的村民,看到了旧村复垦的好处,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认为都是村集体的地,应该要公平分配,复垦出来的耕地他们也有权利耕种。村委会经过商量后,决定把村集体开垦的公共部分用地,分配给这部分没有耕地的村民耕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黄田镇已实施旧村复垦项目10批次,从进展来看,每批次实施都很顺利,群众支持率达98%以上。”李品辉介绍说,旧村复垦让一些贫困村的村财增收有了渠道,村里开始有能力做一些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汶洋村就利用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资金进行村内路面硬化、公厕改建,黄田镇上的文化活动中心和街面改造也是这么完成的。

走进薛后村坑头顶自然村旧村复垦项目区,尽管拆除旧宅后的废墟亟待清理,已经整理成畦的地块也还能看出土坯房的墙体颗粒,但已经种上的萝卜和豆荚,却透出绿意。郑启尧告诉记者,去年这里还是一座座凋敝的古厝,这些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长期闲置,房前屋后又都是田园,利用起来是不小的一块耕地资源。通过拆旧复垦,腾出土地14亩多,如今已经种上了农作物。他举例说,如果种油菜,每亩预计产油菜籽120斤,可收获菜籽油50多斤,除去各种开支,种植一亩的油菜约有1000—2000元的利润,这将为村里增加2万多元的收入。吉巷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林上语补充介绍说,对农民而言,旧屋拆除后仍归自家耕作,政府还负责整理地块,疏浚沟渠,修建田间道路,为复耕提供必要条件,增加收入近在咫尺,不由得不动心;对政府来说,盘活了土地资源,新增了耕地面积,又修复了生态系统,还一片青山绿水,可谓一举多得,多方共赢。

旧村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如何保证?2013年10月,大甲镇里桃等11个村2012年旧村复垦项目申请验收,古田县国土资源局经过现场核验,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地块未复垦到位,局部田面的瓦片、石砾未清理到位,田埂及田坎设置不完善,部分田块客土不足,耕作层较浅、土壤肥力较低等。收到整改意见后,大甲镇政府高度重视,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全面整改,完善田埂及田坎设置,平整复垦到位,增厚土层,并采取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回田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经过古田县国土资源局复核,目前上述项目已全部整改到位,这些旧村复垦项目整理后的土地适宜性良好,现在新增的耕地都已落实给相应的农户,并种上了蔬菜、甘薯、马铃薯等作物。

经过几年的耕作,不少复垦地块已逐渐成为成熟的耕地,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对于项目区内新建设的排灌沟渠、生产道路等工程设施该如何进行管护?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古田县已建立各项设施的后期管护工作制度,并具体落实到项目所在的各个村,明确了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管护责任人及各自的权利、职责等,确保田间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保证复垦后的耕地能长期发挥效益。此外,古田县还规定,拆旧区内所有的田块都要进行农作物种植,但不准造林、不准抛荒,要加大旧村复垦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土壤改良力度,切实提高新增耕地质量。    本报记者 陈龚清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