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借土生金 强农富民——莆田市荔城区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侧记

2015-04-24 08:28:58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流转土地、不敢流转土地、流转时间短、流转地块碎片化、土地流转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莆田市荔城区以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为契机,着力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通过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发放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流转,鼓励农民“借土生金”。

建立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

近日,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土地流转便民服务站人来人往,异常热闹。原来,这是该村村民正在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委托管理协议书。    

早在2012年,荔城区就在北高镇山前村试点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服务机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便民服务站,建立莆田市首个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固定场所。服务站配备5名工作人员,依托北高镇政府信息网,打造“一平台三体系”,即信息化网络交易平台,价格评估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监督服务体系,及时整理汇总供求双方土地的坐落、面积、价格和流转的方式、期限、用途等信息资料,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大厅电子屏发布。

此后,荔城区陆续在黄石镇、西天尾镇、新度镇和北高全镇范围内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从流转的信息收集、登记、汇集、发布,流转当事人审核,到流转合同签订、流转纠纷调处、档案建设管理等环节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两证合一,破除二元结构

不久前,在莆田市第一批“幸福家园”试点村——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许祥熙等9户农民高高兴兴地领到了“两证合一”的《莆田市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

一直以来,农村存在着土地房屋产权关系不明晰、农民最大财富无法激活等问题。荔城区以西天尾镇后黄村作为开展首批农村土地房屋确权发证工作的试点村,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摸底建档、规划符合性确认、权属调查确认、登记发证、村庄地籍房产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性工作,统一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合二为一的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

取得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标志着农民房屋的所有权可以像城市商品房一样得到法律确认,农民也获得了合法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利。居民产权得到确认后,今后若想进城,可以通过抵押、销售等方式筹得资金,周边村庄村民也可以通过交易,购买这里农民的房产,实现集中居住,这有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配套和优化,也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更多农民享受改革的红利。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规模经营

“把耕地租给新美食品有限公司后,我是一手拿租金,一手拿工资,照顾家庭与挣钱两不误。”在新美食品有限公司黄石镇沙坂村番茄种植基地打工的村民林顺治高兴地说。

沙坂村位于沈海高速旁,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但耕地不成方连片,分布较分散,不适宜机械化耕作和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去年,该村在荔城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如今,该区像林顺治一样,通过土地流转,由种植户转为“两栖”农民的农户不在少数。

通过土地流转,许多农民的身份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致富能人、种田能手、专业合作社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承包农村土地,实行大规模经营,催生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愿意甩开土地的羁绊,拿上土地租金,出门打工赚钱,有些人甚至还直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成为“农事钟点工”。

在鼓励农民积极流转土地的同时,荔城区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着力增强土地利用和综合生产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北高镇山前村租用耕地2200多亩,建立蔬菜示范推广基地,采用标准化管理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年创效益900多万元;新美食品有限公司在黄石镇沙坂村等转租耕地2000多亩,建立番茄标准化示范区,引进名特优新品种,配套应用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总产达6000多吨,产值1200万元,年创效益400多万元;北高镇山前村与利农集团福建公司签订首期土地流转1000亩协议,主要用于发展设施农业,计划投资1.2亿元,发展现代农业。     张志凯 何晋生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