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厦门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获批

2025-05-13 15:36:05

本报讯 近日,《厦门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标志着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科学化、系统化的新阶段。

根据《规划》,该市将全面开展适建性评估,划定地下空间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鼓励科学开发地下空间。结合该市海湾型城市的空间特点,在空间上,将实现互联互通与集中成片相结合的多维地下空间。在功能上,建成功能复合、系统完善的综合型地下功能体系。通过科学划定开发区域,支撑厦门向绿色生态、活力多元、智慧管理的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目标迈进,成为地上地下协同发展的高质量立体城市。

《规划》紧扣厦门环湾发展战略,提出“分级联动,串片成网”的地下空间开发总体结构,通过与城市级、区级、社区级中心体系联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地下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组团能级,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依托地下公服设施和轨道交通线网,串联不同能级的地下空间,构建全域地下公共空间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地下交通和公共服务。

按照“四级六类”原则,《规划》对地下空间进行差异化管控。一级重点片区涵盖城市核心区域和综合交通枢纽,强调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以浅层至中层为主,局部深层为辅;二级重点片区聚焦区级组团中心和重要交通节点,注重地上地下城市功能的协调与互补;三级鼓励发展区围绕社区级组团中心和轨道站点,鼓励地下人行交通系统建设,完善“5—15分钟生活圈”;四级一般建设区则以人防、停车、市政等辅助功能开发为主,鼓励点状或线状利用。

《规划》还提出,构建包含地下公共服务与综合商业设施、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物流与仓储设施、地下防灾减灾设施等在内的功能整合、多系统协调的地下公共设施体系,以提升城市综合效益。

■ 蔡玉婷 刘 彦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