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莹
自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惠安县抢抓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窗口期,聚焦惠安中心城区能级偏低、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历史文化特色不彰、滨海开发矛盾显化等具体问题,将盘活的低效用地资源精准配置到项目建设、产业招商与城市品质提升上,以改革实效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
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
聚焦“腾笼换鸟”
2024年,泉惠石化园区跻身“中国化工园区16强”,实现工业产值1229亿元,一座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已然在湄洲湾畔崛起。
2023年,惠安县以泉惠石化园区为试点,率先探索出台《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方案(试行)》,以“半年评价,年终定档”的方式进行综合打分,通过“提前告知、正式认定、加强整改、有序处置”等流程,依法清退产出效益低且提升无望的低效、“僵尸”企业。对清理盘活出来的低效土地和厂房,按照节约集约原则,由政府先行收储,优先供应给效益高的企业,用于增资扩产或合理安排新产能新项目。
同时,通过实施“亩均论英雄”政策,引导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土地资源向高效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倾斜,为园区产业的再生注入新活力。
以“法拍闲置房”为抓手
聚焦“筑巢引凤”
利用司法途径对未充分利用的房产进行拍卖,以盘活潜在的闲置资产,惠安县交出的成绩单同样亮眼。
南王环保科技公司主要生产环保纸袋和食品纸包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亟需拓展用地。2024年,在县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司法部门牵线搭桥与积极推动下,该公司主体及总部落户惠安,通过法拍盘活原卜兆实业公司(鞋服企业)低效用地132亩及4.4万平方米“烂尾”工程,建设惠安南王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增资扩产4.8亿元建设二期5G智能工厂项目,新增近百条制袋及印刷生产线,搭建3.7万个库位数字化立体仓库,新增产值超10亿元。
通过南王在产业链和研发创新方面的“极核”作用,积极开展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陆续引进麦王、双盈、麦氏、荣麦、粮全其美、华方冷链等一批产业链关联的项目落地。园区企业间通过共享客户、共享订单,实现产业协同、抱团发展,共同拓宽市场份额,齐心打响品牌影响力,形成“搬不走”的优势。目前,已落地相关企业10家、投产8家,2024年,园区产值达16亿元,税收3600万元。
改革利民更兴业。按照建设“产业社区”的目标,惠安县在园区服务圈范围内,还配套建设屿头山公园、西港溪公园、1500户保障性租赁住房、云扬航空技术学校等,围绕企业及员工的“吃住行娱购”,为企业打造“10分钟生活圈”,构建总面积超1000亩的“链主”带动型标杆园区,预计3年内园区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
聚焦“如鸟归林”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惠安县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全力服务企业。
该局精简申报材料,积极靠前指导,创新审批服务新模式,全力推动项目交地确认书、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它并联服务事项“多证联发”常态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尽快动工。
同时,组建项目专班跟踪对接服务,坚持从项目洽谈、项目审批到项目落地,实行全程代办、帮办,并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投资者提供周到、贴心、优质的服务,确保企业能够顺畅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促进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此外,园区还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真正做到“如鸟归林”,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