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丰收画卷”——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耕地恢复工作纪略

2024-08-30 15:05:35

■ 本报记者 章巧灵 通讯员 薛港城

    盛夏时节,走进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一幅丰收美景映入眼帘——汪汪水田稻苗株株青绿,垄垄田间辣椒颗颗饱满,青纱帐里玉米行行挺拔,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重新孕育出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常山分局立足区位优势,下足绣花功夫,打好耕地恢复组合拳,推动耕地恢复取得实效。截至8月中旬,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完成耕地恢复验收300亩,整合撂荒地400亩,新平整土地300亩,至今年底,预计新增耕地净面积将超2000亩。

多管齐下 开启复耕路

    看,耕地恢复联络群内消息刷屏了,白竹村工作人员正与大家分享挖掘机翻土整地、开沟起垄的场景;埔径村工作人员正记录着巡田管护的日常。常山分局负责人张伟明打开微信专项整治工作群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耕地恢复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统筹抓、挂钩单位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在微信工作群内,开发区主要领导不定期点评指导工作;该分局每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任务缺口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今年1月,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即召开2024年耕地恢复整治工作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全方位推动耕地恢复工作落实;7月上旬,该区再次召开耕地恢复整治大干三个月专题会,细化分解各管理区、社区、村任务量,紧抓落实、压茬推进。

    底数摸得透,工作推进快。常山分局充分运用GIS技术,筛选全区耕地恢复潜力地块,组织省国土测绘院漳州分院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全面摸清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中标注为即可恢复”“工程恢复农用地的利用现状,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数据库,梳理可恢复资源,并制作一张图下发至各管理区、社区、村,加快耕地恢复工作。

    借助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常山分局选取条件好的地块开展清桉还耕行动,恢复观阳村、白竹村、柘林管理区、东升管理区50亩以上连片耕地,让小田大田

    荒田回归粮田并不是一件易事,撂荒地增多、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差……复耕路上,难题频出。

    我们通过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统一发包转租、成立村民合作社、出台激励政策等方式,统一推动耕地恢复工作,以激发村民复耕意愿。常山分局耕保股工作人员吴菲表示。

齐头并进 田间管护忙

    日前,在常山社区白石山复耕项目现场,农户正使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管护。柘林管理区辣椒种植基地,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德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先生正通过增加营养土、注入营养剂、增配稳流器的方式增加土壤肥力,为下一阶段的辣椒种植做足准备。

    柘林、下云、梧园管理区的种植基地每天都上演着农田管护的场景。

    现代化农业设备帮助我们节约了不少管护时间,让我们省时省心。在市自然资源局常山分局、开发区农林水局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学习基础管护知识、完善灌溉设施,大大提升管护工作的效率。漳州市紫隆粮食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小军说。

    这些喜人的成果得益于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农田管护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集中清理撂荒地与桉树林地,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连片农田,方便中小型耕种收机械直接进入农田作业;联合开发区农林水局完善水利设施,优化灌排水系统,恢复整治区域有效灌溉覆盖率100%

    探索发展新路。推出土地流转新模式,采取统一发包、出租等方式,在保护农户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与承包经营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恢复期限,实现流转+整治+耕种全流程管理。常山社区、梧园管理区、柘林管理区盘活300余亩荒地统一流转发包,收取租金30余万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吴菲介绍,在土地流转方面,开发区以乡村振兴为纽带,成立乡贤促进会,发动乡贤主动承包土地,并解决村民务工问题。流转土地分为平整土地和不平整土地,不平整土地流转率更高,可由村两委干部主动介入洽谈价格,各类补贴也可直接给到承包户。

    常山社区参照四定一督程序,确定土地发包时间和底价,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在社区公示栏公示并统一公开发包。在流转合同签订时,各管理区邀请开发区相关部门全程介入并录像为证,同时,会同开发区农林水局以拍卖形式流转,价高者竞得。针对耕地范围界定问题,由农民口头界定转变为地图测绘界定,从源头上避免纠纷的产生。

突出特色 托起金饭碗

    如何破解旅游景区中有耕地的难题?记者跟随常山分局工作人员,在下云管理区乌山湾金灿灿的玉米田里,找到了他们的解密钥匙。

    据乌山湾土地协管员老陈介绍,过去,乌山湾地块是乌山湾旅游开发公司与村民的承包地,由于地块处于城镇开发边界外,造成供而未用的情况。下云管理区组织施工队伍统一平整起垄,乌山湾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后续的耕种养护和研学活动开发。

    园区和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周边的中小学校合作,利用每年寒暑假,开展5-6次研学活动。孩子们采摘玉米、胡萝卜、青菜等农作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土地协管员还会向孩子们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寓教于乐。除了研学活动,游客们进入园区,一样能体验采摘的乐趣,了解耕地保护知识。老陈说。

    当下,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借助乌山旅游开发机遇,依托乌山旅游大道沿线的青山绿水,种植玉米、油茶等粮油作物,打造网红打卡点与农耕市集,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梧园管理区番薯种植基地,土地协管员满脸喜悦地向记者展示白皮板栗红薯。

    这可是地瓜界的天花板,口感软糯,品种特别。我们园区实行乡贤入股、分红制度,一亩地能收成5000斤,价值超万元,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的种粮积极性也就高了!土地协管员激动地说。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还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形成了常山社区水稻种植基地、东升管理区玉米种植基地、柘林管理区辣椒种植基地、吉仔管理区木薯种植基地、海峰管理区甘蔗种植基地等,盘活土地1000余亩,其中,新恢复耕地300亩。

坚持细处着眼、注重小处着手、重在实处发力,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将加快耕地恢复整治进度,明确任务量和完成时限;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张伟明说。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