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来,福安市创新“一村一图”工作法,有效破解村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匮乏的问题,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提供良好数据支撑。
——科技赋能,“天地网人”绘制“一村一图”。今年6月以来,福安市自然资源局协同相关部门,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实地调研,获取卫星遥感影像图3000余张,收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行政区划、村域辖区等制图所需基础资料达80G以上,并综合数据融合处理、要素选取、数学基础转换、人工编辑等,编制完成24个乡(镇、街道)共448个行政村、社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图。按照实用、易懂的制图原则,以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底图,叠加村庄规划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底线,配以统一的图例、图廓整饰,规范制图规格,直观反映村域范围内及周边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并为有特殊需求的村级组织,提供添加人口数量、特色产业项目分布、旅游景点位置等信息服务。最终成果以图片及数据库两种形式呈现,并能满足“图片上墙”的直观展示和精细灵活的数据分析,实现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有图可依”“有据可查”。制图完成后送图入村,将“一村一图”在各村(居)的交通要道、公告栏、休憩处等显要位置“张榜公布”,并号召各乡(镇)、村(居)通过召开现场会、微信群转发、村内广播、干部入户等方式进行宣传。
——高效用地,“挂图作战”打造“美丽乡村”。利用“一村一图”成果,对各乡(镇)的撂荒地、闲置地、违法图斑等进行摸排、整合,结合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暨福安福田”活动,分步有序推进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确保良田种粮;组织干部“带图巡田”,结合“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动态执法,助力乡(镇)、村(居)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推进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引导村民规范建房,实现对耕地和城乡环境的全方位、无缝隙管理。
——守土有责,建章立制守好“耕地红线”。建立以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纪委监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耕地保护有关事项,对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加强督导,压实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压实耕地保护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职能部门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工作合力,并进行全流程监管,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监管一起、核销一起,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问题“零增长”目标;加强网格化机制建设,明确五级网格长,公布土地违法线索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建立网格协管员制度,群策群力共同抓好网格化管理;定期在全市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对全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村支书、基层执法人员等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截至今年9月初,福安市共立案查处2022年以来违法占地案件90余起,接收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线索36条,全部处置到位。
■ 黄 霄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