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我省自然资源5年来及2022年工作成效与亮点速览

2023-02-10 15:08:25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建机制、打基础、谋长远,推动自然资源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自然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有力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和保护资源扎实有序,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呈现新格局;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7日召开的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省自然资源厅总结了5年来及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成效和亮点,本期特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1.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用地保障精准有力

    5年来,共开展现场办公130场,解决问题1404个;共审批用地7106批次、面积75.2万亩(年均15万亩),其中重大项目941宗、面积34.6万亩;供地130万亩。重大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得到精准保障。2022年,全省审批用地17.5万亩、同比增加37%;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0.9万亩,同比增加31%。国家基金第一、二批项目全部开工、落实用地用海保障。

    ◆用海保障成效明显

    厦门新机场等4个重大项目用海获国务院批复,面积3.23万亩。审批渔港、陆岛交通码头项目93个,用海总面积1.12万亩。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6个重大项目用海取得积极进展,国道G324萩芦溪大桥项目用海获批。向自然资源部备案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16个、总面积3.76万亩。

    ◆用矿保障规范有序

    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全面推行“净矿出让”;成功实施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拍挂出让,矿业权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十年战略找矿目标,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4处。5年来,共审批矿业权1688个;累计出让机制砂采矿权42个,合计可采资源量46193万立方米,设计年产规模4145万立方米。

    ◆服务保障提速增效

    建立“一清单三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四共机制”“四一机制”,经验做法获自然资源部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应用,推动规划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实现用地报件分节点即报即审。

    ◆政策保障及时有效

    联合发改、交通等部门出台专项要素保障政策,连续多年出台“开门红”政策,编制自然资源“政策口袋书”。2022年,及时出台稳大盘等5个专项政策,将部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及成片开发方案审批事项授权或委托福州市、厦门市政府批准,实施用地系统改造提升工程,推动要素保障效率和质量双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

2.耕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耕地保护责任机制有序构建

    5年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相继出台加强耕地保护监督、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工作等制度文件,省自然资源厅出台耕地保护规范性文件22份;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乡村振兴实绩逐级考核。

    ◆耕地保护任务全面落实

    5年来,省级财政共分解下达土地整治资金27.2亿元,补充耕地面积15.8万亩,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22年,我省纳入耕地保护目标的耕地面积1342.10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215.16万亩,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按时完成2021年度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其中,其他农用地恢复为耕地5.4万亩。全省经批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5.47万亩,全部落实数量、质量双平衡。补充耕地3.03万亩,其中,水田2.28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耕地质量巩固提升

    5年来,临时用地恢复耕地面积1.68万亩。旱地改水田2.32万亩,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4.1万亩,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强化。2022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竣工69个,新增耕地3636亩。完成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面积1.4万亩。开展补充耕地质量检查,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3.国土空间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5年来,推动落实3年立法工作计划,《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福建省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相继颁发实施,统筹推进5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修订工作,出台75项政策性文件。完成3批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清理,共废止规范性文件163件。

    ◆省情家底基本摸清

    高质量完成全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并向社会公布成果,成果质量居全国前列。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合作形成20个重大地质调查成果;矿产资源、无居民海岛、海岸线等专项调查取得成果。2022年,启动国土“三调”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养殖用海调查和矿产资源国情调查;15万农业地质调查和110万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实现全省全覆盖,基础地质工作覆盖率排名全国前列。完成新一轮海岸线修测工作。

    ◆规划体系基本构建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基本完成省、市、县、镇、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建成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上线运行“阳光规划”系统获自然资源部全国推广。2022年,完成全省“三区三线”划定并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省级规划成果已报国务院审批;制订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划实施管理政策3项,全省规划编制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福州市四级联动村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宁德市村庄规划案例入选全国推荐案例。

    ◆信息化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5年来,累计开发建设阳光规划、阳光矿政等业务系统61项,涵盖土地、矿产、海洋、规划、测绘、地灾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收集了全省1237个生态保护数据,在全国率先建立启动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成福建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平台汇聚5大类、108小类数据,数据总量达30T。“福建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入选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数字福建电子政务十佳案例。辅助决策、电子政务、远程监管、快速反应“四大平台”有效运行,辅助决策系统获得全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对199项自然资源数据标准进行清理,建立数据子体系13个,建成科技管理系统成果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共享。2022年,建立省、市、县自然资源数据一体化共享机制,完成14套业务系统与省汇聚平台对接,数据协同共享水平明显提升。推动气象、文物保护等数据上图入库的做法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

    ◆队伍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5年来,组织开展培训73期,培训干部两万余人。1个科技创新团队和4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名单。74名科技人才纳入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库,专家库汇总专家1515名。自然资源部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东南沿海海洋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2022年,与省委组织部合办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培训班,得到了省政府充分肯定。省、部海岛研究中心共建取得明显进展。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市、县节点构建基本完成。      

4.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

    机构改革以来,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60.54亿元,推动全省12个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建设。2022年,我省4

上一条:我省下达年度补充耕地任务2023年补充耕地
下一条:力度 速度 温度——宁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