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勤恩 刘益贵 通讯员 陈艳华 谢玉妹
文石村: 规划先行 华丽转身
时下,走进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图景:干净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草木绿意盎然……
近年来,文石村坚持规划先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曾经破败的村子实现了华丽变身。
问题导向 开方抓药
文石村三面临海,距离长乐中心城区23公里,曾是海防要塞,也是闽江口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是著名侨乡。
此前,文石村编制了多轮村庄规划,但仍存在资源家底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2020年,文石村开始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此轮村庄规划,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最新的基础数据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把解决问题作为此次编制村庄规划的工作目标。”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人员说。
长乐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编制单位根据问题清单,立足文石村资源禀赋和群众发展意愿,着力“开方抓药”——
针对地类“冲突”问题 ,根据“三调”数据,进一步核实调整,守牢耕保红线、生态红线,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精准落实“三区三线”;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和弹性的原则,适当划定发展留白区,并确定村庄发展边界。
针对规划“打架”问题,认真梳理分析文石村此前的村庄规划和原《长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长乐市潭头镇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解决冲突,扬长补短,实现多规有机融合。
针对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听取村民意见,明晰振兴发展新思路——以生态型农业和历史文化为基础,打造集“湿地观光、乡村旅游、滨海农耕”于一体的保护开发特色村庄。
驻村规划 当好监工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基因。然而,样板式开发、穿衣戴帽式改造、流于形式的乡村美化……乡村规划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很容易让乡村丢掉独有的质朴面貌。
为了避免千村一面,做出有特色的村庄规划,今年初,福州市建立村镇责任规划师制度,采用“责任规划师+规划专员+村庄规划+土地整治”模式,在试点乡(镇)集中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魏樊成为首批村镇责任规划师中的一员,文石村是其驻点村之一。“过去,把规划编制完毕,工作就结束了。现在,我们不仅要完成规划,更要考虑如何把规划完整实施下去,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魏樊说,这如同装修房子一样,既要当好设计师,还要当好监工。
自受聘以来,魏樊扎根田间地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细化优化文石村美丽蓝图,明确了停车场建设、立面改造、旱厕拆除及微菜园、微庭院整治等项目,提升绿化水平,保护修缮文物古迹。
通过扎根式、沟通式、陪伴式的乡村规划服务模式,文石村正一步步把规划 “效果图”转换为 “实景图”。
特色旅游 带动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规划中,文石村深入挖掘本村乡风文化,以保护传承为基础,绘制规划蓝图,将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统一,全力做好“古”字文章,利用古遗址、古河道、古炮台、古庙祠等历史文化遗产,组织开展妈祖朝圣、登文道求学祈愿、马山旧炮台爱国教育学习等研学活动,积极探索以文化带动特色旅游的新路径。
文石村还结合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种植西红柿、西瓜、甜瓜等大棚蔬菜水果,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采摘的乐趣,带动农民增收。
文石村现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和乡村旅游特色村。2021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远在美国的刘老伯,因疫情原因3年多没回文石了,看着家乡亲人时常发在群里的家乡新貌,他兴奋地留言:真想回家看看。
大羽村:绘就蓝图 展翅白鹤
永春县大羽村享有多个荣誉称号——中国咏春拳第一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村等。近年来,该村强化规划引领,深挖白鹤拳文化,织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蓝图。
问计于民 共绘蓝图
大羽村距离永春县城仅10分钟车程,因地处大鹏山的“羽翼”处,因而得名。俯瞰大羽村,青山环绕,丘陵连绵,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羽溪从村中蜿蜒而过,山水风光相得益彰。大鹏山、溪流、农田构成村落“八山一水一分田”格局。常年湿润温和的气候让这里的粮食、蔬果、花卉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闲时,勤劳的村民们还会养殖家禽、蜜蜂,乡村农业生产蓬勃发展。
大羽村内保存着多幢传统古民居,多数建于清代和民国年间,既有闽南古厝的出砖入石、飞檐翘脊、游廊深井,也有白墙灰瓦、高低错落等闽南山区民居特有的印记。
近年来,大羽村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出去,白鹤拳“乘势起飞”,名扬海内外。但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后劲不足、部分规划难以落地等问题。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该如何乘风破浪,勇往直前?2021年,由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大羽村新一轮的村庄规划,探索“多规合一”,让规划好用、管用、又实用。
“近年来,人居环境提升及旅游设施的建设为大羽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突出了白鹤拳这个特色,但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该公司规划顾问唐春媛说,规划团队采取驻村规划的形式,积极入户调研,同时,多次参与由政府部门、企业及乡贤参加的规划意见座谈会,开展方案研讨交流,突出多方参与、共谋共建的规划思路。
“白鹤拳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现在村里缺少一个像样的教学场馆,这让白鹤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周金盛是白鹤拳泉州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希望通过新的规划,吸引更多游客来大羽村。
“在入户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村民希望在新规划中多增加旅游产业方面的内容,吸引游客来村,住下来,品农家菜,观看白鹤拳表演,带动村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白鹤拳的影响力。”在唐春媛看来,规划要以村民为主体,规划团队更多的是协助村民将他们的想法在空间上合理落地。
立足特色 唤醒活力
“大羽村是福建省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属于保护开发特色村庄,因此,我们把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有机衔接和融合,在保护中寻求发展。”永春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庄保龙介绍,近年来,永春县通过积极开展驻乡、村规划师试点,探索村庄规划编制监督实施机制等方式,寻找更适合本地特色的规划编制道路。
结合资源禀赋和文化传承特征,经过多方商讨,大羽村被定位为以“武术传习、休闲观光、户外体验、康养文创”为主题的文风武韵休闲体验村庄。
规划团队采取村庄规划和保护规划合并编制的方式,在充分调查了解村庄历史文化资源、土地资源及管控区域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定制产业发展思路及空间布局。即围绕白鹤拳主题文旅布局产业,实现三产融合;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核心,以全域旅游为契机,融入古厝余韵、武术拓展、康养休闲、田园体验、生态涵养等功能。规划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两个角度出发,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盘活存量用地发展旅游项目,并对建设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做到用精用活土地资源。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设施配套、耕地及生态保护的需求,确定未来用地需求,并通过划定“留白”用地,为村庄发展留出可灵活调整的弹性空间。
“我们希望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去唤醒村庄活力,恢复旧时村庄家家习拳的传统,充分利用闲置传统建筑开办拳馆。”唐春媛认为,在村庄规划保护与更新中,要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改“要我保护”的观念为“我要保护”,通过传统文化的保护促进村庄文旅产业发展,从而让更多群众主动投入到村庄的治理、管理等事务中。
立足于山村资源优势和村民需求所描绘出的乡村振兴图,让大羽村的前路更加明朗,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未来,随着新规划的逐步落地,大羽村将进一步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济川村:保护与发展两相宜
从莆田市区向西北出发,车在山间盘绕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仙游县济川村。举目四望,青山环抱、绿树层叠、溪流萦回。穿行在村内,错落有致的古民居、爬满苔藓的青瓦、鹅卵石铺就的石板路,诉说着村子的古老与沧桑。
“村子可谓浑身是宝,但早些年,村民是守着宝贝过着穷日子,很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济川村党支部书记林健华说,近年来,在规划的引领下,村子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不仅保护了古村落,还通过发展旅游业聚集了人气,带动了村民增收。
保特色 保风貌
行走在济川村,苍翠繁茂的千年古树、干净清幽的石头小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氤氲深厚的人文历史气息……在这里能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淳朴,让人沉醉其间,久久难以忘怀。
济川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村镇”等荣誉称号,是莆田市唯一荣获6块国字金牌和6块省级金牌的乡村。
历史文化名村是浓缩的地方史,它荟萃文物古迹,再现当地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做好保护是规划中头等大事,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编制单位从两方面入手强化保护。
保特色。“我们按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编制要求,梳理村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明晰保护要素,划定保护区,建立保护框架,提出分类保护政策和建设管控要求,强化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莆田市自然资源局村规科有关负责人介绍。
保风貌。“建筑是构成村庄风貌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不拆房、不砍树、不改变乡村生态和格局的前提下,充分保留地域建筑风格元素。”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虞文军介绍,济川村对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形式进行现代性衍化,新、老建筑做法相结合,不复古、不作假,进行改造和创新,赓续古村风貌。
通过规划的源头保护和后期的活化利用,曾经破旧的古寺、古树、古井、古道焕发新生机。“云山书院”就是一例证。记者看到,书院朱漆大门油亮,黄铜门环高挂,红墙黛瓦,质朴而纯净;建筑雕工精致、雅致优美,历经数百年仍然保存完好。
建新居 强产业
济川村的明清历史建筑保存规模较大,达6万平方米,这在国内古村落中极为罕见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