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为读书能丰富人的内在修养。人越是喜欢学习,越会发现知识的海洋何其浩瀚,而人的精力体力时间又何其有限。这正应了朱光潜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文艺像历史、哲学两种学问一样,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如果入手就想造一个尖顶,结果只有倒塌。”
读书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才能从书本上悟出人生哲理,感受做人准则。读书的好处于我获益良多。
读书可长见识。读书能让人知识上富有、精神上充实、思想上睿智、情趣上高尚,还可以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能让自身汲取不同成份的营养。读四大名著,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读外国名著,犹如一次坐地神游的旅行,能领略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色和风俗;读百科全书式著作《淮南子》,可知晓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的“纪纲道德,经纬人事”;读一部历史书,会让我们看到刀光剑影的碰撞,感受历史车轮滚滚而来的痕迹;而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海明威《老人与海》、大仲马《基度山伯爵》、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彻•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外国作家的作品我也很喜欢。“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那种钻进书海、陶醉其间的人,才能真正从内心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读书可悟思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把读书与走路联系在一起,自然有一番道理。书是尘世里的一盏明灯,蕴藏着思想的精华,既照亮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人类历史的路径。唐诗的浪漫,宋词的典雅,每一次细细地品读,都会有所收获。在书本里,我们既可以和李白畅饮,和杜甫对话,和陶渊明一起在东篱下采菊;也可以神游春秋战国的黄尘古道,慢慢地走向徐志摩依依不舍的康桥。但读书不能照本宣读,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读出书中的深度,读出书中的精彩。比如,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要善于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剖析社会层面涉及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这些难题的举措和办法。
读书可润生活。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个人修养。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看书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即使再苦再疲惫也是如此。此刻的我,放松了身心,泡上一杯山茶,手捧自己心爱的书慢慢品读,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寻着无穷的乐趣,世间的一切烦恼琐事皆抛于脑后。眼前的每一本书都仿佛是伸展的一条条道路,我可以尽情地和书中人物交流,和他们一起走过那道路的坎坎坷坷,用心去理解作者的感受,感触文字的魅力。读书,让我的业余时间变得充实,让我的生活变得有趣。
读书可增才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常言:“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高尔基则认为:“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这些名人无不在说明读书有益修身养性。因而,要把书读好,方法很重要。方法科学,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在我看来,读书还真需要笨办法,下笨功夫。近年来,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刚入门的通讯员整天沉迷于“搜索—复制—粘贴—整理—成文”(剪刀+浆糊)的文字快餐模式。一旦离开电脑,需要动笔写的时候,他们便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而我则认为,从事业余新闻工作同样需要舍得付出时间、精力去读书。因为新闻工作应当是杂家,各种知识都要懂一点,既要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常识,也要有新闻专业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活动性强,接触面广,每天面临的是不同的人物、事件和问题,如果没有比较广博的知识,要想写出一些有份量、有深度的文章是很难的。就拿我来说,每当看到发表的新闻稿件剪贴簿年复一年地长得超过自己的身高时,我的心态早已平静如水,不再为争名逐利而烦恼。
读书须勤练笔。周国平先生说过:“写作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多读少写。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所以我在读书时,不论是大家手笔,还是无名小卒的书,我都用心去读,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予以取舍,既实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习惯成自然”地变书本知识为我所用,让我随时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写稿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从获得新闻线索到构思、从落笔到最终定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很多时候,我会尝试去采写非本系统的新闻稿件,这个时候就需要了解一些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并为我所用。比如今年8月初,我随新罗区部分作家前往雁石镇大吉村采风,经区、镇、村陪同人员的介绍和一天的实地走访,我不仅第一时间完成了散文“大吉印象”的撰写,还先后3次重返雁石、大吉等地,采写了“雁石镇盘活利用荒山坡地建厂房”“福建龙岩新罗区煤矸石煤台综合整治工作纪实”“解码福建龙岩新罗区生态治理新模式”等3篇通讯并被多家媒体采用。
读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活到老读到老。读书人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并循序渐进。可以博览群书,游移于古今中外;也可以广泛吸收,旁及三教九流的杂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读得多了,知识自然也会有所增长。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光阴。所以近年来,我只要有时间,就把读书和写稿当成了消磨时光的唯一业余爱好,不断地读书,不停地写作。
忘我的读书,是一种享受。说实话,我很享受这样的日子。
余生,愿与书为伴,与笔相随。
■ 吕洪荣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