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面,闻其名,浪漫由心而生。一见鸳鸯面,色如琥珀;一触鸳鸯面,Q弹滑腻;一品鸳鸯面,鲜爽可口。深入了解鸳鸯面,还有优良药膳之功效。鸳鸯面以其内外兼修的质感,无愧为全国独有的面食佳肴。
鸳鸯面,乃宁德市传统特色小吃,源自“鸳鸯之乡”屏南。鸳鸯面的原料为橡树的果食,因白水洋和鸳鸯溪多橡树,鸳鸯喜食其果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景区,以其“宇宙之谜”“十里水街”的称号声名远播,而国家地质公园鸳鸯溪,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其深山密林、清净悠然,百余年来,每年秋季数以千计的鸳鸯从北方飞来越冬,成为美谈。
初识鸳鸯溪,其迷人的自然风光,成双成对溪中畅游的鸳鸯,给我留下恒久而美好的印象。正值热恋中的我,也对爱情充满憧憬。当然,最令我难忘的,是那碗腾着热气的鸳鸯面。当一阵香气迎面而来,一碗咖啡色的鸳鸯面赫然于眼前,青翠的葱丝洒于面上,翠意十足,细品一口,轻轻咀嚼,只觉细嫩柔滑又韧劲十足。干品鸳鸯面多做为条形或是叶片状,若保存良好,可以不生蛀虫,保存多年不变质。当地老乡在食用鸳鸯面时,会先用水泡发、煮透,后用肉丝和葱蒜热炒,如果加上一些当地特色的糟姜,那就更加开胃。
鸳鸯面蕴藏的美好内涵与寓意,远远超越面食本身,同时,其养生功效亦是令人欣然。之所以称鸳鸯面为我国独有的面食,得从鸳鸯面的主原料橡果说起。白水洋、鸳鸯溪多橡树,自然盛产橡果,因鸳鸯喜食之,当地人称之为鸳鸯果。鸳鸯果其实就是橡树的种子,象征着潜力和耐心,在北欧乃至西方国家,橡树与橡果是极受推崇的,特别是北欧,称橡果为永生,人们还认为这是运气、青春和力量的象征。看来在东西方文化中,鸳鸯果蕴含着爱和生命的力量。当地老乡谈及鸳鸯面的养生功效可谓如数家珍,用鸳鸯面炖猪排骨,或与鱼腥草同焖,不但可口爽心,还有优良药膳之效,可治痔疮、蛀牙和高血压等。
若要了解鸳鸯面的制作过程,得找到年龄稍长的老乡,才能尽述。要成就鸳鸯面美食,需经过十几道工序。鸳鸯果外包一层硬壳,放入口中一咬,十分苦涩。曾有山民为能更好地享用这一自然果食,苦心钻研出一套复杂的工艺。其过程大致是将鸳鸯果先去壳,将果仁研成粉末,放入木桶,用水浸泡、沉淀,再将苦汁滤去,将精心滤过的果仁汁放入锅中熬制,直至熬成胶块状,将胶块切成细条,或刨丝晾晒,待晒至干燥妥善保存。
鸳鸯面较易储藏,如今当地人还将鸳鸯面制作成鸳鸯面叶,通过包装,方便前来旅游的游客一品鸳鸯面。我想,每当细品鸳鸯面,就如同在品味爱情与生命的祝福。每值此时,眼前总会浮现鸳鸯溪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鸳鸯成双成对的良辰美景。
■ 谢陶靖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