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告别灾难不忘共产党,迎来平安牢记大中华”。3月初,笔者来到德化县地灾搬迁安置小区阳馨新村走访,在一幢漂亮的楼房前,见到这样一幅对联。今年85岁的村民陈大爷告诉笔者,5年前他举家搬迁到阳馨新村定居,从山民变成市民,彻底告别了那个令人提心吊胆的地灾点,来到风雨不愁的安全地,享受着平安富足的生活,这一切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
这是德化县开展地灾搬迁安置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从2000年开始,德化县通过采取易地重建、进城购房、集中搬迁安置等举措,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地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损害。据统计,20多年来,该县已投入上亿元资金,先后建成枣兴小区、大坂小区、阳馨新村等多个地灾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安置2000多户6000多人;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地灾点治理工作,共治理完成涉及中小学校、村庄、道路的地灾点38个。
“本小区是专门为安置南埕镇枣坑村受地灾威胁的群众而建设的,从选址、规划、设计到建成总共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在枣兴小区,村民张兴福介绍道,这里的房屋每套面积90至120平方米之间,购房款只需7万至8万元,质优价廉,而且水电、卫生、消防等配套设施完备。
“县政府很重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采取特事特办的服务措施,让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度过难关。”德化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易地搬迁的受灾群众主要集中安置在中心村、中心集镇,并将其划入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造福工程”的帮扶对象。集中搬迁安置的则选址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就业就学条件良好的城关周边地带。今年,该县还将受地灾威胁群众纳入“两不愁三保障”对象范围,在城东新区筹备了一批限价房作为他们的新“落脚点”。
“住在这里比在老家时好万倍,家门口就是众多陶瓷企业,我现在以工为主、以农为辅,很少像过去那样肩挑背负、风吹日晒地干活。而且孩子读书能够与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待遇,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张兴福说。
■ 林星焕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