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数字连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福州市有数字县域框架建设任务的7个县(市、区)全面完成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其中,数字福清获得2017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银奖;数字闽侯、数字闽清于2018年底通过竣工验收;数字永泰、数字长乐于2019年底通过竣工验收;数字罗源、数字连江于2020年底通过竣工验收。
自2014年数字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竣工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资源局)通过制定计划、与不动产财产登记和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等相结合,加快推进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成果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为智慧福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逐步深入推进
福州市高度重视数字城市(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要求将其打造为该市唯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和资源规划部门也充分认识到数字县域框架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形成了资源规划部门牵头建设、信息化部门统筹应用的工作合力,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
从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一开始,福州局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基础测绘条件较为优越的福清市入手,制定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计划,有序推进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
针对各县(市、区)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福州局多次邀请省、市有关专家进行实地指导,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同时,指定专人跟踪项目建设进展,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引导各县(市、区)优先采用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以空间数据资源、应用示范系统、运维长效机制为建设重点,加快建设速度。
在推进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过程中,福州局持续实施数码航摄年度更新工作机制,并将基础测绘成果无偿提供给各县(市、区),提高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精度和质量,保持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现势性和应用服务的生命力。该局加强与福州市数字办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由福州市数字办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政务信息网、电子政务外网公用区和互联网区运行环境,包括机房环境、虚拟服务器资源、安全系统和网络环境等,避免公共服务资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节约财政资金。
在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方面,福州局还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密切跟踪地方建设发展需求,积极关注政府行政管理与便民利民的热点问题,深化数字县域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在自然资源规划管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保护、应急救灾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层次,支持政府各部门与地理信息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与接入,扩大在不动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电子政务等方面的服务创新,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广泛应用,助力智慧管理
福州市数字空间框架建设累计投入3253万元(其中省下拨扶持250万元),累计生产完成影像电子地图1.16万平方公里,矢量电子地图近4000平方千米,累计采集地名地址数据约700平方千米,基本覆盖各县(市、区)核心区和重点发展区域,累计对接应用示范70个,直接节约财政投入约1.2亿元。
目前,福州市市、县两级数字空间框架陆续建成后,聚集了政务类空间专题数据达400余个图层,公众服务专题空间数据达70余类,实现了省、市、县地理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基础性、公益性、应急性地理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已对接资源规划、生态环保、应急救灾、城乡建设、城管、税务、联排联调等20多家委(办、局)共40多个应用系统,提升了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一是支撑了规划审批管理、多规合一平台、生态红线、三维规划管理等众多信息化系统。福州市“多规合一”信息联动管理平台以数字福州空间框架为基础进行建设,设置“多规”查询、分析、统计、选址及检测功能,实现“多规合一”成果“建、管、用、维”全过程服务支撑。二是福州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利用数字福州空间框架中精准的二、三维基础空间数据,通过三维空间量测、方案比选、控高分析等功能,全方位展示城市的景观风貌,实现出让地块指标的三维化模拟,推动“熟地”的招标出让。三是福州市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依托数字空间框架,全面整合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历年污染源普查信息、大气监测、水环境监测、气象等生态环保数据,实现福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生态保护、环境管理、执法监察等功能。
——助力城市管理智慧化。一是支撑了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水系联排联调管理平台、创新(二维码)地址管理等在全国城市管理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信息化项目,应用数字福州空间框架的空间数据服务建设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基于数字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福州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构建了解决城市洪涝的“眼、脑、手”三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全国领先的水系联排联调指挥系统。三是依托数字空间框架采集的地名地址成果建设福州市地名地址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构建规范统一的城市标准地址信息服务体系,为城市管理及公共安全等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地址信息服务。
——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服务。一是对接了E福州综合治理系统、市民公共服务平台、福州市文化地图、旅游服务平台等一些具有公共服务创新特色的典型应用,为信息惠民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在2020年的全市房屋结构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农房占用耕地、古厝排查等重大任务中,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均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空间框架快速开发建设了房屋结构安全排查App及相关管理系统,利用全量二维码地址,并结合最新影像数据,进行摸排任务的精细化跟踪,确保排查做到“不落一栋、不落一户”,为全省房屋安全排查做出了表率。三是基于空间框架的地理信息数据,福州市安全、环保、消防等部门先后建设了安全风险电子地图系统、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灾害应急平台消防通信调度系统。
■ 本报记者 郑与国 通讯员 薛恺 叶莉莉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