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紧跟新时代发展脉搏,助力于新福建经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自身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0月22日,该院地环分院院长邓鼎兴入选“福州好人”榜,这也是该院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这支“劲旅”,充满生命力和激情的背后是产业布局和公益服务的推波助澜,是管理体制的灵活创新,是地勘文化的风采绽放,也是展示文明的亮丽转身。该院一路高歌“强院兴业”主旋律,百舸争流奋追先,强院路上努力争创第十四届省级文明单位,续写着新的荣光……
激发“增长动力” 跳出“新高度”
2018年以来,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发展迎来“换挡期”,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谋篇布局,通过产业升级激发“增长动力”,主动融入全省生态文明先导区和经济建设大局,持续加快拓展地质服务作为空间,新的增长动力不断孕育和形成。
当好全省大中型、重大型地灾抢险“急先锋”。发挥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作用,获批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系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获国家授权专利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地灾应急保障技术支撑,3年来,该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次,累计参与应急调查地灾点200多处。
推进工程勘察产业汇聚新动能。积极融入生态先导区建设大局,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地质技术服务,先后完成福州至长乐机场轨道快线、福州地铁4号线施工补勘等项目,其中所承接的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钻孔数达1192个。“走出去”和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实现新突破,赴印尼开展了工勘作业,与广东廉江县签订乡村河道治理合作协议,助力当地蓝天碧水“攻坚战”。
拓展地质主业服务实现新作为。主动发挥水文地质技术优势,完成“龙岩中心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等项目,为绿色地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该院进一步向基坑、边坡设计、环境治理等业务领域拓展,率先完成大田、清流、将乐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项目,发挥地质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构建新福建自然资源支撑保障体系。
催生新兴产业业态激发新动力。着眼高、精、专,延伸产业链,是该院“向市场要项目”的重要法宝。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与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达成合作协议,参与倾斜三维摄影测量新技术的生产研发、服务矿山生态整治快速应急测量等,实现危险区域无人机测量;建筑工程设计方面,打造以房地产开发的住宅设计和工厂厂房设计为主,公建和省外地产项目并进的发展战略,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优质设计成果……
创新“管理模式” 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驰骋市场经济最前沿,创新“管理模式”,注重解决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发展的重、难点问题,跑出了“加速度”。
政治建设引领潮头。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倡导向理论进军、倡导读经典学哲学、倡导调查研究之风,加强中层以上干部的理论学习,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谋划勾勒未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团队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
搭建平台培养人才。依托地勘重点项目历练,做好“传帮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重点项目技术与科研合作,选送优秀干部到自然资源系统挂职锻炼,打造重点项目推进与人才培养双赢局面;注重选拔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年轻干部走上前台,全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年轻近十岁,有效激发队伍活力。
健全完善内部管理。转作风、树形象、抓落实,深入一线职工中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聚民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完善16项内控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不断提升单位科学管理水平。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查找地勘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薄弱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二级单位巡查整改,履行职能,融入其中、监督其中、服务其中,建立科级干部廉政档案,用严格的责任追究警醒镜鉴,优化强院改革发展的廉政环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打造“地勘名片” 提高“闪亮度”
浓缩精华,彰显魅力。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人知道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必须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亮名片”。闪亮名片增单位“软实力”,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宣传名片”远播扬名。借助各类载体,不断组织宣传骨干力量撰写稿件,每年在《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海峡资源报》等媒体刊发稿件近百篇,先后采写《合着强院的节拍奋进》《探寻生态与发展“密码”》等一批大篇幅、大版面的深度报道题材;精心打造“地勘先锋”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组建公众号工作小组,成为对外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化名片”经典传承。践行地质“三光荣”精神,挖掘探索防灾、减灾文化内涵,注重引导职工参与一线调查研究,连续3年获省地矿局政研论文一等奖,多次获省直机关调研论文一、二、三等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导师名片”助力成材。该院以“导师带徒”活动室、“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构建成才成长环境,通过业务知识考试、技能竞赛和项目实施等载体,开展野外施工培训,推进青年职工培养和成长。
“文明名片”闪耀内外。深入开展达标创星活动,党支部“自运转”能力建设得到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该院投入数十万元建设后山停车场、划出停车线,装修职工食堂,改造周边环境和宣传设施,绿化美化大院环境,单位文明形象不断得到新提升。
提升“服务质量” 传递“热温度”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推出“解开百姓眉宇间的忧愁,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的服务方针,切实将地勘单位公益职能运用于群众之事,把能感受到的服务质量温度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窝中去。
帮困共建持续接力。该院领导通过“走访慰问、扶贫济困、权益维护、精神关怀”等方式,每年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慰问,深入患病职工、离退休老职工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活动,共捐助款项12521元汇往疫情灾区。响应省直机关工委号召,积极参与省会城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明共建活动,助力共建国家级文明城市。
抗旱找水脱贫攻坚。该院积极响应省政府、省地矿局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旱找水、打水等工作中,为缺水地区、贫困山区等民生工程、造福事业洒下了滴滴汗水。仅上杭县缺水乡镇,在省地矿局与上杭县政府共同支持下,该院就打出60口、日出水量达7500吨的供水井,受益人口达4万多人。
防灾科普普及社会。该院(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建立地灾防治实时播报微信群,每年组织开展“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联合三明市自然资源局,开启防灾减灾主题日“云活动”,线上浏览超过62万人次。深入社区、学校和乡村,开展科普宣传及地灾应急演练,筑起一条保障安全的“生命线”。
千帆竞发,浪潮奔涌向前。新时代的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人,以“敢打敢拼、勇争第一”的工作激情,继续“加速度、提亮度、升温度”,朝着“强院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高度”,全力打造“综合实力强、专业技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勘“劲旅”。
■ 特约记者 陈伦锋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