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地质儿女勇担“抗疫”使命——省第四地质大队党员志愿者参加抗击新冠疫情侧记

2020-09-17 14:31:5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第四地质大队党员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抗疫突击队”,主动对接共建社区开展工作,担当起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人员排查等工作。
作为年轻党员干部,谢锐星、卓佳良、林晓兰3位同志主动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守护基地大院安全稳定的同时,主动请缨参加宁德市疫情防控党员应急突击队、宁德市驻厦门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充当疫情防控先锋。

谢锐星:党徽如明灯 坚定“抗疫”之心

“请问您是从哪个地方来的?”2月6日晚间9点,宁德动车站的最后一趟班车,身着防护服的谢锐星作为市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应急突击队第三队的党员志愿者,已经坚守在这里8个小时了。
“当时的疫情比较严重,再加上宁德时代等企业准备复产复工,省外员工的回流量不断增大。”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面,心理难免有些害怕,为了能够安心参加应急突击队的工作,谢锐星和大部分党员志愿者一样,直接将家里的老婆孩子送回老家。他说:“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危险离我们如此之近,但对自己能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感到自豪,那份自豪感盖住了不安。”
在整个2月里,谢锐星多次参与了宁德北高速出口及动车站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他站在人来人往的交通要道,守好入宁的第一道大门,胸前的党徽闪闪夺目。
5月8日,谢锐星再一次报名参加了宁德市驻厦门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协助开展境外输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5月的厦门恰好进入夏日,党员志愿者们身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在没有冷气的启泰分流中心开展工作。豆粒大的汗珠在防护服里流淌,护目镜上也布满了密集的水珠,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卫生间,一上场就是连续8个小时。“当时我们的任务是引导返宁入境旅客登记资料、测量体温,境外回国的侨民对国内政策不了解,情绪波动很大,我们要做好政策解读、情绪疏导等工作,安全送他们到隔离酒店。”
正如锐星介绍的情况一样,防疫值班期间的工作流程看似简单,但是容不得一丝懈怠。志愿者们在3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穿着防护服不敢脱,每个人都是靠着意志力撑着。

卓佳良:舍小家为大家 哪里需要冲哪里
   
3月24日,这一天对于卓佳良来说是特殊的。他怀揣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盼来了宁德市组建党员突击队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征集令。
“之前报名参加市里的党员应急突击队,没有被组织选上,内心有点遗憾。这次又来了一个能让我上‘战场’的机会。”卓佳良回忆起当时的情境感慨道,“心情复杂,激动和忐忑交织,因为我爱人的预产期在四月初。”
一边是投身抗疫工作的大义之举,一边是守护待产妻子的“小家”之情,佳良犹豫着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爱人也是一名党员,她在电话里说,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哪里需要冲在哪里。”正是妻子的鼓励,坚定了佳良的决心。在向组织填报自愿名单后的第四天,他的孩子呱呱坠地,在休产假的时间里,他一面照顾妻儿,一面时刻准备着组织的召唤。
“4月22日接到宁德市卫健委的通知,24日,我就作为第五组志愿者出发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参加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时刻放在心尖的使命,在接到任务书的那一瞬间才算落地。然而,面对正在做月子的妻子和还未满月的小孩,此行要离开她们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内心满怀愧疚。反倒是他的爱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做起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放下心理包袱,安心赴厦参与“抗疫”工作。
“4月24日早上出发的那一刻,收到了爱人的微信:你每次都在我需要你的时候离开我的身边,让我觉得委屈无助,但是一想到你的行动是保障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的小家,它在教会我要成为更加独立的人。”爱人的感性流露令人动容,也时刻提醒佳良参与“抗疫”要全力以赴。

林晓兰:巾帼不让须眉 我是党员我带头

“在家防疫的时候,看着出征援助武汉的医疗队伍,感慨万千——感恩“白衣战士”的逆行壮举,又为自己不是医务人员不能冲锋陷阵感到遗憾,心中渴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份热量,为这场“战疫”出一份力。”这是写在林晓兰同志抗疫日记里的一段话。
    在防控疫情期间,林晓兰作为女党员,第一时间响应宁德市委关于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应急突击队”的通知。“这是一封征召令,更是我的请战书。”没有半分犹豫,也没顾得上和家里人商量,便向党组织报名了。组织的信任,她成为了市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应急突击队”第十九队队长,工作任务则是带领全队6名党员分批次前往宁德动车站出站口、宁德北高速出口,协助对入宁人员、车辆,包括新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复产复工省外回宁员工的检查把关工作。
“动车站人流量那么大,全市那么多人,为什么你一个女同志要去执行任务?”家里有人表示担忧,但她父亲却非常支持,说:“党员不分男女,晓兰应该带头!”大伙也就放下了心。
除了来自家人的支持,最令她感到暖心的,还数那在深夜里为志愿者们送点心的爱心市民。“晚上十点多,下着雨的2月还是很冷,在休息区就看到很多糕点牛奶还有热腾腾的面条,一打听是不留名的爱心人士从市区送过来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林晓兰记忆犹新,“我们当时在宁德高速北出口,离市区差不多十公里,在湿冷的寒夜里,能被我们守护的市民们记挂着,再难的抗‘疫’工作也变得不再难。”
                                                                                                          ■ 王林露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