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4年初,由13人组成的省121地质大队地质环境调查院,在半年的时间里,依靠抓好业务、技术和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实现由传统地质矿产勘查向“大地质”服务领域转变。截至6月底,共争取项目经费730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该院以业务为龙头,积极申报中国地调局和省级广义地质专项资金项目,拓展广义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矿山地质服务等业务领域。上半年,完成了龙岩市新罗区、永定县、漳平市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承接了建阳市漳墩镇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任务,完成了野外填图、土壤测氢和地面物探工作,目前正在实施钻孔布设;完成了龙岩市浮蔡温泉储量核实和永定县公路滑坡调查项目,并与龙岩煤管局、省煤电公司合作,介入龙岩市龙潭、苏邦矿区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项目。
该院以技术为支撑,组织开展了省局Ⅲ类科研项目长汀水土流失调查评价和队部Ⅳ类科研项目地热资源勘查技术应用研究;积极参与项目招标,完成了我省干热岩资源调研评价可行性报告和龙岩市铁山镇岩山溪—美丽溪一带煤矸石调查及综合治理等立项工作,同时不断加强野外地质工作质量检查及地质“三边”工作,把好基础资料的质量关。
该院还以人才为依托,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全国工矿废弃地(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及生态恢复技术和水文地质野外调查等多场学习培训班,让职工“走出去”学习取经;并聘请专家或组织本院技术骨干不定期地为职工开展专题技术讲座等,达到全员学习提高的目的。同时深入开展“导师带徒”、领导干部“一带二”及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评选等活动,通过传、帮、带,使更多的年轻职工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 龚志丹
官方二维码